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经验材料 >> 正文
镇关工委经验材料

创新思路  深化教育 开辟青少年健康发展之路
    近年来,xx镇关工委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关工委的指导帮助下,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和区关工委的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关工委的职能作用和老同志的主阵地作用,多形式、宽领域地开展青少年教育活动,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了有力保证。
一、党委重视,班子建设不断完善
    坚持关工委工作由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总负责,把关工委工作列入党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党政有关领导参加关工委的重要会议和活动,听取工作汇报,为关工委工作的开展努力构建工作“平台”。2009年5月重新充实调整了xx镇关工委组织机构,成立了由党委书记担任主任,镇长为副主任,退休老教师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团委、妇联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

二、加强学习,不断增强自身素质

为适应新时期、新形势对青少年教育的需要,全镇各级关工委组织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一是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握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髓,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更新观念,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增强做好关工委工作的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二是认真学习上级关工委工作部署精神,了解青少年教育工作的新形式,新要求,使工作有所创新、有所发展。三是学习全区的先进经验,开阔视野和工作思路。通过学习,准确把握时代特点,弄准当代青少年的思想特点、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树立起与时代同步、与青年同心,从长者的方式转换成与青年平等角色,与青年交朋友,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新观念,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以活动为载体,创新思路,深化教育,为青少年开辟健康发展之路

(一)深化主题行动,深入开展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实施意见》的颁布为契机,按照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贴近实际的原则,紧密结合关工委的工作实际。利用好各种有利时机和重要节日,开展各种专题教育活动。

在“向雷锋同志学习”纪念日,组织雷锋的亲密战友xx老人在小学、中学进行了事迹报告会,同学们都很受感动,自发的成立了学习雷锋小组,改变以往“雷锋同志没户口,三月来四月走”的现象,决定把学雷锋活动作为一项长期的活动开展下去。

各中小学相继建立健全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同志被区关工委聘为区关工委委员、“五老报告团”成员,最近又被团省委、省教育厅授予“省级优秀校外辅导员”称号。

(二)积极搭建舞台,拓展渠道,为青年提供就业机会
  为积极响应镇党委、政府扶贫帮困号召,镇关工委结合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短平快的培训项目,采取订单培训、岗前培训、技能证书培训等多种形式转变青年就业观念,为创业青年提供政策支持和跟踪服务,采取多种措施帮扶青年就业,通过报告会、座谈会、培训班,身边创业典型的现身说法等形式,改变“有人无活干”和“有活无人干”的现象。积极宣传引导青年勇于挑战自我,摒弃“等靠”思想和依赖心理,对多岗位就业、临时就业等有新的认识,树立开放、动态、择机的就业观念,极大激发他们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潜能,从而逐步树立起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创业观。针对目前我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经验材料
       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政治经验材料
       审计局五星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经验…
       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
       社区非职党员经验材料
       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经验材料
       打造核心村屯建新农村经验材料
       建设环保效益型新企业经验交流材…
       基层组织建设经验材料
       农村党员教育培训经验材料
     
    贯彻十七大精神切实做好廉洁自律
    村委会主任培训班讲话
    集团公司总结大会主持词
    保先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总结
    教师创先争优经验交流会发言材料
    医院副院长工作方案
    秘书自我调控五克服难堪
    农电演讲稿
    交通运政治理所社会主义荣辱观必…
    县委计生委加强计划生育意见
    建设清廉型机关工作方案
    关工委领导年终培训会
    市党委残工委全体会上的讲话
    街道工委党建交流
    校园关工委工作交流材料
    党工委200开展创先争优实施方
    街道党工委创优总结材料
    交通局女工委员会主任巾帼建
    先进基层党工委推荐材料
    开发区关工委主任典型材料
    经验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