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经验材料 >> 正文
乡民族经验材料

抓实民族工作 促进**发展
    **瑶族乡位于汝城县西南部,全乡总人口共有16591人,其中瑶族人口13609人,占全乡的82%,是郴州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乡。多年来,由于群众观念落后,基础建设跟不上,导致经济发展滞后,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乡。特别是经过“4.2”事件后,**乡党群、干群关系趋于紧张。为抓好民族工作,**瑶族乡党委在上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立足于**实际,认真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围绕乡“1234”工作思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民族工作第一要务,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抓实民族教育和民族文化工作,真正实现了集民智民意、强基层基础、展新风新貌,有效推动了**瑶族乡民族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全乡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民族工作第一要务,促进民族经济发展
    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民族地区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关键要靠加快发展来解决。乡党委认识到,搞好民族工作,增强民族团结,核心问题和首要任务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加大项目建设力度。乡党委围绕县委“抓项目、促发展”的工作举措,牢固树立了“项目就是计划、项目就是资金、项目就是发展”的观念,实施乡“狠抓二化增后劲、主攻水电培财源”的目标,根据瑶乡实际,切实加大了项目建设力度。近两年来,**根据民族乡特情,利用民族乡优势,通过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共建设项目28个,其中水电开发项目6个,通过乡自筹资金建设郭家桥一、二级电站,招商引资建设坪坑大坞电站、留观兰家电站,承租扩建将军电站,扩容改造中洞电站等,年为乡新增可用财力80余万元,有效解决了乡财源枯竭的问题。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乡通过政府搬迁,将老乡政府腾出来改造成新市场,有效解决了原市场狭窄、扰乱学校环境的问题;山延公路砂改砼工程的完工使**乡落后的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乡供水站的扩建解决了3000余人的饮用水问题。项目建设力度的加大,有效改善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二)加大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乡资源相对匮乏,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途径是依靠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加农业生产产值。乡党委加大了瑶民致富的扶持力度,依靠扶贫机遇,从技术和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通过开展党员“双带”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和村主干的产业结构调整的示范带头作用,把产业结构调整搞得好的典型在全乡予以推广,通过扶持和引导措施的带动作用,推动了全乡产业结构调整的开展。乡党委根据**乡的实际,在全乡大力推广种植楠竹,并组织全乡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至热水、东岭等楠竹开发搞得好的乡镇考察、学习。2009年全乡共新种植楠竹1000亩,实行楠竹低改1500亩,优质水果种植1200亩,发展订单农业800亩。此举有效增加了群众的收入,促进了瑶族乡经济的发展。

二、坚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各项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民族地区的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需要一个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良好环境做基础。乡党委高度重视,并通过加强领导和各项制度的建立实施,切实抓好了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工作。

    (一)加强了党的民族政策的宣传教育。加强了对青少年学生的中华民族团结友爱的优良传统和民族知识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镇关工委经验材料
       推进税收执法责任制经验材料
       离退休老干部思想政治经验材料
       审计局五星文明机关创建活动经验…
       地区发展社会公益事业经验材料
       社区非职党员经验材料
       外来人员子女入学经验材料
       打造核心村屯建新农村经验材料
       建设环保效益型新企业经验交流材…
       基层组织建设经验材料
     
    县法院总结
    林业局完善县委农村讲话
    学生课外文体发展方案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调查
    强化执政能力交流材料
    法院落实五个坚持开展社会主义法…
    乐于敢于和善于做群众
    会计核算中心国库收付中心总结
    畜牧水产局长个人先进事迹材料
    食品流通安全管理意见
    教育局民族精神学习方案
    民族事务局民主评议活动方案
    乡镇长促进民族团结先进个人
    县政协机关民族团结先进集体
    民族团结典型材料
    党支部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典型
    乡党支部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典
    乡镇党支部民族团结模范单位
    如何开展民族宗教发言材料
    区民族宗教侨务会议发言材料
    经验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