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申请报告 >> 正文
县城镇粮油购销公司应急网点重建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县城镇粮油购销公司应急网点重建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一、项目名称

**县城镇粮油购销公司应急网点重建工程

二、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县城镇粮油购销公司成立于2009年,系原小河粮站、城关粮站、杨坝粮站三站改制合并而成,公司所辖四乡二镇,共有城镇户、农业户21310户,6万余人,耕地面积4.5万余亩,年收购粮食及油料6000余吨,销售8000余吨。

公司现有在册职工131人(其中退休65人,内退35人,在岗33人),下设三科一室三经营部,6个粮油购销网点,注册资金170万元,固定资产381万元,流动资产263万元。主要从事粮油收购、销售、储存、加工等。现有粮食仓容8150吨,现库存粮食3510吨。承担着省粮食储备和粮油收购,优质粮油产业发展,农技服务以及**县城、东榆镇、杨坝镇流坝乡50%以上人口的粮油供给。公司拥有粮食储藏检化验专业队伍,其中具有中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3人,初级技术职称专业人员8人,具有高、中级保管资格的保管员6人。

2009年5月12日 ,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突如其来的地震和频发的余震等次生灾害给我公司造成了重大损失,地震造成我公司位于**镇和坪河、石矿经营部的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共5500余吨仓库及粮食供应网点不同程度损毁,直接经济损失345万元,间接经济损失261万元,共计造成经济损失609万元。由于该部分仓房和粮食供应网点修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加之受“ 5.12” 汶川大地震影响,仓房严重损毁,经鉴定已构成c级危险房屋(南房鉴发﹤2009﹥744号),严重危及粮食和人员安全。

地震发生后,我公司员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号召,在县委、县府的领导下奋勇抗灾自救,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为加快我公司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根据全县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结合我公司实际,特提出应急网点重建工程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三、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粮油市场供给的需要。“5.12”地震后公司粮油供应网点严重不足,不能够满足山区缺粮农民和乡镇非农业人口粮食供应的需要。

二是保证粮食安全和应急调控需要。保证粮食安全,保证省、市、县级储备粮食量达到一个安全值,在突发事件发生时,需要健全的网络和足够的粮食,才能满足应急需求。

四、建设地址

项目建设地址:**县城镇粮油购销公司坪河经营部(坪河乡场镇、**县城镇粮油购销公司石矿经营部(石矿乡场镇)。

建设地址交通方便,社会责任重大。其中坪河经营部紧靠沙--坪河干线公路,距南江镇40公里,供给范围覆盖山区缺粮农户和乡镇人口2万余人,石矿经营部位于江-沙河干线公里上,距离**镇15公里,供给范围覆盖山区缺粮农户和场镇人口2.5万余人,粮食转运十分方便。

二是项目实施地地质条件较好,项目实施地点地势平坦开阔,周围无高山,上游无大型水利设施,不在洪水、泥石流等自然、地质灾害易发区。场地内地质条件良好,种植土下1米左右即为原始沉积本土,本土下1米左右即为页岩层。根据2001年四川蜀通岩土工程公司地勘资料显示页岩层自上而下起伏变化不大,地质条件较好。

同时,项目建设有充分的可行性:一是有国家灾后重建优惠政策和省、市、县各级政府部门的关心和支持,为恢复重建提供了最可靠的保障和强有力的支持;二是有全公司员工有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有寻求

[1] [2] [3] [4]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企业创建文明单位申请报告
       学校提案报告
       企业家最新入党申请书
       银行职员续订劳动合同申请报告
       文化局创先争优建设申请报告
       区文明单位申请报告
       200为爱人调动申请报告
       20年土地使用权出让申请报告
       满意的学校评估申请报告
       解决绿化经费的申请报告
     
    改革开放现代农业调查与思考
    大学迎新生舞蹈演出活动方案
    检察官无悔选择演讲辞
    党建下半年工作指导意见
    学校卫生打扫制度
    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必须与实际相结…
    科技局强化科技培训意见

    地税局庆三八节座谈会
    外来开发企业座谈会讲话
    城镇医疗救助管理办法
    城镇规划建设实施工作意见
    城镇规划管理建设意见
    解决城镇困难家庭住房工作方
    城镇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方案
    城镇职工门诊医疗费补贴管理
    城镇市民养老保险活动方案
    城镇市民住房和收入状况调查
    城镇房屋拆迁管治工作方案
    城镇差距查找整顿工作措施
    申请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