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科学发展观 >> 正文
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大文章

和阿舍冶炼厂年产18万吨铁合金技改扩建等项目建设,逐步延伸产业链。对优势骨干企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要优先列入县重点技改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及区、市贴息补助资金,支持和鼓励企业做强做大。  
(三)要狠抓载体建设,做好园区经营文章。要立足发展园区工业和打造产业集群带,重点抓好全县工业园区的经营与管理,促使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园区流动和集中,着力把工业园区建成企业发展的最佳平台、工业发展的“特区”和产业培育的“孵化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一是要拓展园区发展空间。科学规划园区规模,积极扩大园区土地储备总量,缓解园区工业用地矛盾,满足新入园工业企业发展用地需求;依法、依约清理、回收园区内企业闲置土地和破产、倒闭企业占有土地,盘活园区闲置资产,提高园区土地利用率。二是要创新园区经营机制。坚持市场化运作,积极鼓励和支持外来企业、个人通过投资、联营、入股等多种方式参与工业园区建设和管理;要加快园区供水、供电、通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园区整体形象的策划、宣传和推介工作,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真正使工业园区成为外来投资、产业转移“磁性”最强的基地。三是要灵活经营政策。坚持“谁引进,谁所有”原则,积极鼓励外地和乡镇引进项目入驻工业园区;对重大工业项目,在土地供应、税收奖励、费用减免、能源价格等方面给予优惠的政策条件促进其快速发展;同时,每年将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的一部分资金,投入工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企业的技改扩能和产品开发,利用“极化效应”培育和强化园区企业的竞争优势,为其发挥“扩散效应”创造条件。  
(四)要大力实施对外开放战略,做好招商引资文章。要牢固树立“抓发展必须抓招商,抓招商才能促发展”的思想,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支撑点和突破口,作为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把项目作为招商引资的基础和工业发展的“牛鼻子”,紧紧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和中长期宏观政策走势,精心筛选、包装、编制优势工业项目,提高项目的针对性、可行性和命中率。坚持一手向上争取列入省州和国家项目扶持盘子,获取更多的项目资金;一手对外狠抓招商引资,用资源和市场换技术,用产权换资金,用存量换增量,集聚工业发展要素,增添发展后劲。要以工业招商为核心内容,以工业发达地区为重点区域,瞄准产业结构宏观调整的大好良机,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梯度转移,同时积极引进

发展配套工业,努力争取融入发达地区工业产业链,参与产业配套和市场细分,拓展县域工业发展空间。要建立社会招商激励机制,倡导全民招商,重奖招商引资功臣,充分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形成“人人抓招商,时时抓招商,处处抓招商”的强大合力。  
(五)要强化发展保障,做好环境优化文章。坚持“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理念,把环境作为工业发展的“生命线”。在搞好硬环境建设的同时,着力打造软环境,做到“硬件不足软件补,地缘不足人缘补”,不断创造更好更优的发展环境。要营造全民抓工业的舆论环境。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以工业化推动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拉动第三产业”的发展理念深入民心,在全县上下形成其他产业围绕工业转的共识,营造全民支持工业、全民服务工业的浓郁氛围。要营造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坚持一切为工业发展开“绿灯”,把服务工业作为党政机关履行职责的中心任务。坚持推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实行限时办理和服务承诺制,简化审批手续,降低办事成本,提高服务效率。要实行政务服务过失责任追究制度,严厉查处破坏环境、影响发展的单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培训…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总结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调研阶段…
   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总结
   文体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
   发改局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
   电信公司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
   市供销社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
   区委党校科学发展观总结
 
市文化旅游部门部署
企业员工转正小结报告
运管局调查出租车业工作报告
禁毒会议讲话
开展教育三提高一建立活动调查报…
建筑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
镇党委书记全镇第二批先进性教育…
构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讲话
区委办公室主任全区信息会议讲话
强化党员思想修养心得体验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强实施工
做好学习实践实施工作意见
科学跨越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乡镇委员会干部教育实践方案
科学技术战略工作方案
市领导出席科学技术表彰大会
开创十二五科学建设新局面
领导推进科学发展新水平
科学发展观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