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科学发展观 >> 正文
实践科学发展观做好县域工业经济大文章

上半年的13000余元/吨降低到7000余元/吨,且还没有市场,平均每吨产品亏损2000元—2500元左右。目前,砚山县15户铁合金企业有11户停产停业。
  (二)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一、二、三产业结构比重仍不合理,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协调。2009年全县一、二、三产业比重为22.4:44.4:33.2,一产比重太高,三产太低。工业结构不合理,轻重工业比例失调,重工业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80.6%,轻工业仅占19.4%。重工业太重,轻工业太轻。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民营经济集群规模较小,全县经济多元化格局尚未形成,经济发展活力不强。  
(三)资金不足影响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受国家信贷政策调整影响,金融机构普遍紧缩银根,对企业的流动资金和项目建设资金少贷、惜贷或只收不贷,造成企业因流动资金紧张,不能满负荷生产。一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自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以来,银行不断紧缩信贷规模,企业贷款额度缩减,而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原燃材料价格的上涨,部分产品积压,增大了企业资金需求,资金制约企业生产和发展的问题日趋凸显。二是大项目好项目较少。由于我县企业资金困难,没有足够实力实施重大工业项目,而当前引进的大项目、好项目较少,储备招商的大项目也不多,且多数依赖资源发展是高载能项目,能耗相对较高,而这些项目受节能减排等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较大,项目审批难度较大。三是园区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由于我县经济总量不大,财政困难,工业园区基础设施配套资金投入不足,筹集资金难度较大,基础设施不配套,园区招商引资难度较大,园区建设进度缓慢。
(四)节能减排压力较大。一是由于我县列入淘汰计划的企业涉及转产、补偿、债务和稳定等多方面因素,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推进存在一定难度;二是由于我县企业大部分属“两资一高”企业,对能源的依赖性强,产品能耗相对较高,而上级下达给我县指标相对偏低,各项能耗指标下降空间较小,而导致全县的节能减排目标工作压力较大。
(五)外贸水平不高。一是出口创汇企业和出口产品不多,全县有26户企业具备进出口经营权,而正常开展进出口业务的仅有5户,且规模相对较小。二是出口产品结构单一,附加值不高,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外贸出口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由于我县一些企业不具备进出口经营资格或规避风险,所生产的产品不直接出口,而是转卖给沿海地区的对外贸易企业进行出口,导致出口实绩成效不明显。 
三、发展砚山县工业经济的意见建议
(一)要突出主导产业,做好支柱培育文章。工业是县域经济的支柱。发展县域工业,必须坚持发挥比较优势和发展特色产业的原则,立足产业基础,扬长避短,因势利导,着力培育壮大一批具有比较优势和鲜明特色的骨干支柱产业,以此支撑和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就砚山县而言,必须大力发展电力、矿冶、建筑材料、电石及其下游相关产业,突出精细化工产业,突破轻工业。集中精力做大做强精细化工、轻工、冶炼化工等特色优势产业,大办特色工业、优势工业,形成优势特色产业大发展的局面。强化关联性产业、企业、项目在空间、地域上的集聚,引导支持企业相互分工合作,提高上下游产品之间的配套衔接程度,加快形成产业集聚群和块状经济效应。  
(二)要培育壮大骨干企业,做好企业发展文章。加大对重点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壮大宏灿公司、普阳煤化工公司、兴建公司、阿舍冶炼厂、滇常铁合金厂等一批骨干企业,带动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加快普阳煤化工公司二期年产20万吨电石生产线,兴建公司二期日产40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滇常铁合金厂2台12500千伏安矿热炉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培训…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总结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第一阶段总结
   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调研阶段…
   科学发展观学教活动总结
   文体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活…
   发改局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调研阶…
   电信公司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阶段…
   市供销社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
   区委党校科学发展观总结
 
市文化旅游部门部署
企业员工转正小结报告
运管局调查出租车业工作报告
禁毒会议讲话
开展教育三提高一建立活动调查报…
建筑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
镇党委书记全镇第二批先进性教育…
构建文化旅游市场管理讲话
区委办公室主任全区信息会议讲话
强化党员思想修养心得体验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强实施工
做好学习实践实施工作意见
科学跨越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乡镇委员会干部教育实践方案
科学技术战略工作方案
市领导出席科学技术表彰大会
开创十二五科学建设新局面
领导推进科学发展新水平
科学发展观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