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正文
法院诉讼调解发展调研

  一、在当前诉讼调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市法院注重调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调解率逐年上升,但也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改进的问题。

  (一)诉讼调解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调解的认识存在偏差。部分法官对调解工作的作用、意义认识不足,片面地认为选择符合法律正义要求的判决方式比不伤和气的调解方式更符合诉讼公正的本质,也更符合审判职能的要求。因此,在审判实践中,少数法官不够重视调解工作,不愿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影响了调解工作的良性发展。

  2.法官调解率的高低存在明显的个体性差异。一些资历较深的法官调解经验丰富,调解率高,有的调解能手每年的调解率均达80%以上;而有些法官特别是年轻法官则更倾向于判决,不愿调解。

  3.强制调解现象仍然存在。在审判实践中,个别法官没有严格遵循自愿合法的调解原则,存在强迫当事人接受调解的情况,违背了当事人的意愿,侵犯了当事人的诉权,不利于实现司法公正。这种现象不仅无益于审判工作,而且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形象。

  4.弱化调解的弊端日益显现。调解率较低的法院,案件的上诉、申诉比例偏高,信访压力增大。

  (二)工作中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问卷调查的主要结果如下:

  (1)主观方面:一是认为调解费时费力,持这种态度的占7%;二是遇到疑难案件才能积极调解,持这种态度的占10%。

  (2)制度方面,下列情形所占比例为:现行调解制度很不合理,参与问卷调查的法官均不认同;现行调解制度基本合理,法官们都认为现行调解制度基本符合审判实际,但存在一些问题;调解的前提必须事实清楚、分清是非、责任明确,这种情形占30%;调解适用的范围、方式不明确,占33%;调解书送达后才生效导致当事人容易反悔,占45%;由于审限的制约,调解的期限太短,占35%;调解与审判界限不清,影响法官的中立性,占40%;法官在调解中的职权过大,当事人主动求和的积极性不高,占48%;在岗位考核中规定调解率,导致硬调、骗调、拖调现象,占30%。

  (3)客观方面,下列情形所占比例为:案件类型发生变化,占10%;近三年公告送达、缺席审判案件的比例为30%;当事人权利意识和法律观念增强,较难以说服的占25%;由于人民法庭调整等原因导致法官与当事人、基层干部群众的地理距离拉大,难以多次做当事人的说服工作的占38%;现代社会经济生活节奏加快,各方人员不太愿意在诉讼过程中花费太多时间的占25%;诉讼代理人及当事人的亲属从中挑唆当事人不接受法院调解的占20%;审判方式改革的影响,强调法官坐堂审案、居中裁判和当庭裁判,使多数法官转向重判决,轻调解,这种情形占40%;法官年轻化,缺乏调解经验和耐心,这种情形占30%。

  2.根据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我们分析认为影响或制约调解的主要原因有:

  一是少数法官对调解制度重视不足,认识不到位。一些法官对我国调解制度的意义认识还不到位,片面理解法官职业化要求,重视裁判,轻视调解作用的发挥。年轻法官社会经验不足,调解方法不够灵活,但他们学历高,有一定的法学理论基础,这些法官更倾向于采取判决的方式,容易出现不会调、不愿调等情况。法院审判人员对调解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调解艺术和调解水平还不高。同时,由于我市法院民商事案件数量大量增加,法院审判力量相对不足,办案压力增大,繁重的审判任务使审判人员无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农村民盟服务调研
       新农村道德素质调研
       农村低产改造调研
       民主党基层建设调研
       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管理调研
       民政局民主党派管理调研
       党支部整改教育调研
       经济发展反差调研
       市委领导作风建设调研
       民革组织监督管理调研
     
    边检站老兵退伍期间思想政治做法
    国土资源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总…
    民政报告
    市政协常委会上的个人建议讲话
    挽联写作基本要求
    政协会议闭幕词
    酒店人员个人总结
    县委副书记自查党性思考
    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剖析材料四
    财政党风廉政教育报告
    法院全年工作总结
    人民法院半年工作总结
    法院民事工作实施意见
    法院发展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法院先进性教育发展交流材料
    法院素质教育交流材料
    法院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法院审判监督交流材料
    法院调解制度的交流材料
    涉农婚姻诉讼案件调查研究报
    调研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