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查与思考 >> 正文
对当前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与思考

   入世后尤其是税费改革后,广大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服务?各种服务组织是否能够满足农民的需求?对此,我们采取了入户和问卷形式进行了调查。基本掌握了当前农民对社会服务的基本需求及我们在向农民提供服务方面存在的差距,并对如何健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 农民需要我们提供什么服务     调查表明,入世后,广大农民对社会化服务的要求更为迫切,其内容也更具广泛性和多层次性。     1、对提供销售服务,广大农民表现了一种近乎超常的渴求。由于多年来受农产品“卖难”的影响,许多农民迫切需要社会提供及时而有把握的销售服务。他们最希望:(1)提供“订单”,帮助农民按照合同生产,特别是帮助农民销售产品;(2)建立农副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帮助农民直接销售产品;(3)国家扩大农产品收购量,缓解“卖难”压力;(4)可以组织集体或个人直接上门收购农副产品,尽量拓宽销售渠道。     2、对提供信息服务,广大农民有不少新的要求。调查表明,许多农民除了希望社会多提供农产品价格、生产资料价格等信息外,更希望得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服务:(1)生产项目信息,提供符合自己实际的致富信息;(2)打工信息,到何处打工既保险又挣钱;(3)种植业结构调整信息,种什么才有市场、有销路;(4)农副产品销售信息,到何处能卖掉并且能卖上好价钱。     3、科技服务仍受农民普遍欢迎,但他们更希望得到一些有关“新、奇、特”方面的科技服务。对于大多数农民来讲,他们基本掌握了一些常规科学种、养的知识。眼下他们非常希望有关部门和社会组织多提供一些“特色”科技服务。如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绿色食品等。希望据此调整自己的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的比较效益。     4、对资金服务,许多农民极为关注的是能得到更多的优惠贷款。据群众反映,现在贷款的条件比较宽松,只要有几户担保就可以贷到小数额的贷款,并且可以满足春耕生产的需求。但是,有些农民也反映,相当数量的农户已有能力依靠自有资金或相互拆借,从事基本的生产特别是春耕生产,他们需要的是社会能够提供更多的资金尤其是低息或无息贷款,从而低成本地上一些新项目,加快自我增收的步伐。     5、对物资服务,大多数农民关注的焦点已转向价格和质量。相当多的农民认为,现在是“买方市场”,不是你去找农用物资,而是农用物资找你。只要有足够的资金,你就可以买到任何你所需要的物资产品。他们对购买农用物资只关心两个问题:(1)价格问题,希望能够买到便宜的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农产品竞争力;(2)质量问题,农民最怕买到的产品质量差,尤其是种子、农药。对此,他们希望政府和社会,一是采取措施,从根本上解决农用物资,特别是化肥、柴油等乱涨价的问题;二是进一步加大打假、打劣的工作力度,认真查处坑农、害农等违法、违纪案件,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     6、对政策服务,广大农民对国家能够提供保护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调查感到,现阶段的农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望国家和各级政府提供一些政策性服务,体现在四方面:(1)加强对农业的支持政策,特别是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政策;(2)加强对农产品的宏观调控,对进口农产品实行总量控制,减少国外农产品对国内市场的冲

[1] [2] [3]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免征农业税后农村出现新问题调查…
       当前村级财务管理问题调查与思考
       对基层政务村务公开情况调查与思…
       涉及土地流转案件调查与思考
       农村土地承包合同纠纷情况调查与…
       对百起农村土地承包纠纷调查与思…
       滨海县发展高效农业调查与思考
       对县水行政执法调查与思考
       农村税费整治调查思考
       县委干部科学发展观调查思考
     
    发展成为省绿色食品公司企划书
    学院周围环境治理安全工作计划
    工商分局解放思想整改措施
    个体经营者庆祝新中国60周年优秀…
    全面发展党员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场会议讲话
    万人评论医德医行活动的调研报告
    司机分析总结
    外科护士部门领导竞职演讲
    逐步实现城乡就业与社保一体化
    做好当前就业工作意见
    对当前体育课程需强化方面探
    当前创优典型申报材料
    当前创优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对当前社区者的困惑分析与对
    对当前社区者困惑分析与对策
    试论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发
    应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四
    对当前财政信息化建设现状体
    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加快推
    调查与思考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