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 正文
党是利益代表

  我们党80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党是否坚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呢?这是人民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我们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我党将坚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因为:

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什么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范围上来讲,指的是代表我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利益而不只是代表本阶级工人阶级的利益;从性质上来讲,指的是根本利益,带有长远性和整体性。

  工人阶级政党要始终和忠实代表最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历来是马克思主义及其指导下的工人阶级政党的根本出发点与归宿。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郑重宣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并且,共产党人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在其“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和邓小平同志则用更为明确的语言,多次强调和一贯坚持这一点。毛泽东同志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规定为我党的“根本宗旨”,强调“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最忠实的代言人”,要求“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邓小平同志说:“中国共产党员的含意或任务如果用概括的语言来说,只有两句话: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以人民利益作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并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判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也指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必须始终把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始终把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作为我们推进事业的根本工作路线。胡锦涛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作为取得对客观世界真理性认识的源泉,通过对人民群众的实践发现真理,又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检验和发展真理,以人民群众的实践、愿望和利益作为衡量自己纲领、路线是否正确的最高标准,是坚持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四代领导人一以贯之的思想。

除了中国共产党再无其它任何政党和组织能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在旧中国,农民阶级占人口的大多数,它虽然也是被压迫被剥削的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由于它的经营方式是分散、落后的,是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日益分化的,因而没有自己独立的政党,提不出代表广大农民根本利益的主张。同样,中国的城市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对学习贯彻党章再认识
       学习贯彻党章发展党内民主
       党章党内生活度量衡
       构建良性互动党群关系
       把学党章和学准则结合起来
       贯彻党章中保持先进性
       先进性是党生命所系力量所
       忧患意识是一种强大精神动力
       党执政能力与执政基础
       解析什么是执政理念
     
    教育局加强政策教育发展报告
    大学教授学习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
    试谈企业廉洁文化建设途径和方法
    处理群众处置性事件交流材料
    统计局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总…
    安全生产演讲珍爱生命关注安全
    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仪式上答…
    企业营销经验材料3则
    卫生局治理商业贿赂开展情况汇报
    文化局艺术创作总结会讲话
    人口和计生利益政策实施意见
    关心职工生活维护职工利益和
    严格禁止利用职务谋取利益学
    学习贯彻中纪委严格禁止利用
    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谋取不正当
    学习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之便谋
    学习贯彻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
    六中全会心得—建立健全促进
    建立健全促进社会和谐利益协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
    党政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