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党政报告 >> 正文
先进性是党生命所系力量所

  今天,我们正在纪念中国共产党85周岁的生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昨天的纪念大会上指出:“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为期一年半的党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阶段性的成绩,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大规模的教育的形式、并获得巨大成效的经验,是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战略思路的成功实践。这个教育活动,是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推进党的建设的伟大工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着眼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所作出的科学的重大决策。这体现了党中央坚持实事求是的路线,敢于审视自己的巨大政治勇气。这项教育活动的展开,本身就是我党一贯具有的先进性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

  世界上任何一个政党,没有一个自己不认为自己是具有先进性的政党。但判断一个政党是否先进,要听其言论,更要观其行动。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主要看它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代表先进文化进步的方向、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否具有先进的纲领、科学的指导、坚强的领导、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以及一大批能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这里主要有四点:一是看这个党是否代表先进生产力,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当然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二是看是否代表先进文化,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是先进文化的集中反映,三是看利益的取向,共产党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它以解放全人类,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政党的组织,四是看它的组织水平,有没有一个坚强的组织。纵览历史,综观全球,中国共产党的八十多年历史,已经充分证明我们党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重视从思想上建党,加强对党员的教育,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特色和优势。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要位置,全力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成功解决了在工人阶级人数少、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绝对优势的旧中国,建设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问题。将经常性教育和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是我们党的建设的一条成功经验。每当我国革命、建设任务发生历史性转变的重要关头,我们党都把加强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统一全党思想认识,作为党的重要任务来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党开展的两次大规模的集中教育活动,也为改革开放的顺利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党的十五大后开展的“三讲”教育,为实现跨世纪的改革建设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些教育活动具体内容不尽相同,但总括起来,都是为了保持共产党的先进性,适应形势和任务对党的建设的要求。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上一些曾经执政多年的大党老党,特别是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共产党,先后丧失执政地位,原因很多,从根本上说,是这些政党在广大人民心目中丧失了先进性。正如胡锦涛同志在这次讲话中说的:“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也是党中央开展先进性教育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看到,新时期,党的先进性建设遇到新的考验。市场经济一方面对经济活力有巨大的开掘、激发和调动的功能,另一方面,它所崇尚的利益原则,具有双刃剑效应,即既对开掘与自己利益相联系的积极性,又有对个人价值观的引导相当厉害,与共产党员所要求的奉献精神、为人民服务、大公无私的价值观具有很大的冲击作用。市场经济与党的活动方式具有相容性又具有矛盾性的一面,党需要下级服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忧患意识是一种强大精神动力
       党执政能力与执政基础
       解析什么是执政理念
       为政者安身立命之本
       提高党依法执政能力
       社会学学者阐述处理社会矛盾6个关…
       弘扬郑培民精神做到四个始终坚持
       从政治品格高度理解求真务实
       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应时之举有力之举创新之举
     
    班主任班级管治年终总结
    市领导在林业会的发言
    母亲节演讲稿母爱无边
    医疗卫生单位实施意见
    团代会闭幕讲演词
    老师思想小结报告
    轻钢员工学习致加西亚信心得忠诚…
    校领导家长会讲话材料
    公司新老大学生座谈会上新员工发…
    求职简历一般书写格式
    建设先进装备制造业工作方案
    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工作方案
    评选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组织
    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
    先进个人推荐表
    评选驻村帮扶先进集体和个人
    09年先进评选条件全集
    财政局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法院发展先进性教育交流材料
    法院先进性教育发展交流材料
    党政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