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活动方案 >> 正文
国土局深化灾害防治整顿方案

一、20*年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一)地质灾害发生的空间预测

我市地质灾害类型以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为主。根据《*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全市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须江两岸平原区及其以北丘陵区和西部丘陵区,地质灾害易发区主要散布于四都镇、*镇—坛石镇、*镇—张村乡、双溪口乡、保安乡。其中,张村、双溪口、保安、大桥、坛石、*、廿八都、塘源口、凤林等地及公路两侧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重点防治区域;大陈、四都、上余、*、*、*、*等地及铁路两侧为地面塌陷的重点防治区域。

根据上述预测,我市今年重点防灾地段是:边坡稳定性较差公路尤其是新建国道、省道、县乡公路、水库库区公路和山区公路;工程建设强度大、边坡较陡、风化残坡积层较厚的山区斜坡;旅游风景点内险要地貌处;大中型矿山的尾矿库、闭坑矿山的采空区;地面塌陷较发育的灰岩地区。

(二)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预测

根据气象部门预测,我市20*年汛期(5-9月)总降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正常略偏多;梅汛期(5-7月上旬)总降水量明显多于去年同期,与常年同期相比正常偏多,其中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降水较集中;受“拉尼娜”现象影响,预计20*年影响我市的热带气旋频率偏高,强度增强,台风影响仍然较严重。根据我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类型及人类工程建设活动的强度,结合今年汛期气象趋势预测,今年地质灾害多发时段主要集中在5月至9月,因此确定今年5—9月为我市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

  二、20*年地质灾害防治主要任务

(一 )开展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编制工作

市国土部门应配合有关乡镇、街道编制辖区内的省、*市、*市三级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并组织实施。

(二)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

市气象部门要会同市国土部门继续开展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警)工作,努力提高预报的准确度。对辖区内地质灾害可能发生的时间、地点、成灾范围及影响程度做出预报,使乡镇、街道、有关部门在时间和空间上更有效地部署防灾工作,更好地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三)加强地质灾害隐点的巡查和治理工作

各乡镇、街道要建立有效的防灾监测网络,把监测任务落实到村队,明确专人巡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按 “谁诱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进行勘查和治理。今年重点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是大陈乡乌龙村铁锤山冒顶型地面塌陷和*街道荷塘村祝家坞岩溶型地面塌陷。

(四)加强公路沿线和旅游风景点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交通部门、旅游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公路沿线和旅游风景点的地质灾害防治,责成建设和项目法人单位及时编制地质灾害防治预案,高标准做好治理工作,消除不安全隐患,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认真做好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认真贯彻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切实把好地质灾害预防关。对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及其他有可能导致地质灾害发生的工程建设项目,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评估结果报有关主管部门备案。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项目主管部门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不予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

(六)继续开展全市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

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对保障山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建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林业局加强森林城市创建方案
       农村老年福利服务发展方案
       农业局柑桔产业转型方案
       农村免费孕前优生检测方案
       质监局深化食用物质安全管理方案
       农用地定级估价方案
       环保局安全隐患整治方案
       经贸局解放思想整治方案
       环保局加强宣教整治方案
       环保局维护稳定整顿方案
     
    财政局地方税务局年计划
    村主任助理学习实践计划
    酒店厨部卫生标准
    关工委成立十周年纪念大会讲话
    大麦异地购销监管策划书
    民政局编制教育发展计划
    市委八届四次全会经委发言材料通…
    度学院计划
    烤烟收购会议讲话
    交通系统纪念建党86周年暨表彰奖…
    乡镇国土体改实施工作意见
    国土局分局履职工作报告
    国土资源局土地宣传资料
    教育局深化全程德育交流材料
    国税局深化政务公开交流材料
    教育局深化义务教育交流材料
    工商局深化建设服务交流材料
    国土局服务管理交流材料
    国土局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流材
    纪监局深化学习调研交流材料
    活动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