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征文范文 >> 正文
邮政和谐美征文邮政和谐发展之我见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为我们奋斗的共同目标和前进方向,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和谐发展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

  坚持科学发展,以发展促进和谐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经济的主体,承担着为社会创造财富,满足社会要求,促进社会稳定等重要责任。和谐社会的构建有赖于和谐企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和谐发展。邮政已进入发展转型期,如何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研究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化解内部矛盾,保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对此,我们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不动摇,树立构建和谐企业依靠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识,在构建和谐企业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几方面的关系:

  企业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发展是硬道理,企业发展,国家利益、员工利益得到保证,才能有稳定的局面。邮政企业保持平稳发展局面,就必须消除发展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把各方面有利于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好。进一步完善机制,建立一整套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科学管理体系,保证企业健康和谐发展。

  企业发展与改革的关系。发展是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改革就是要让企业保持活力,通过改革破除一切妨碍发展的观念和体制弊端,激发广大员工的创业愿望和动力,形成有利于发展的环境和机制,建立一个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企业发展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现代企业。

  企业利益与员工利益的关系。员工是企业利益的创造者,一支好的员工队伍是保证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在加快企业发展的同时,确保员工利益,尤其要解决好员工收益分配这一敏感问题,让员工切实分享到企业发展成果,顺民心、重民意、保民权、谋民利。

  企业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邮政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邮政的经营既要注重经济效益,又不能忽视社会效益。邮政的网络建设、服务质量、业务品种等对社会的文明和谐能产生重大的影响。同时,邮政的发展有赖于地区经济的发展,更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要把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品质上升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去认识。

  立足三个坚持构建和谐邮政企业

  如何构建和谐邮政企业,我认为要立足“三个坚持”:

  第一、坚持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要捕捉机遇加快发展,改革创新促发展,任何发展模式都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我们必须根据地区市场和企业自身条件,灵活调整经营理念,创新经营心态和调整经营结构,用一种打破传统、超越常规的勇气去开拓和占领市场。

  1.建立质量保证意识。要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提高每一个员工的工作责任感、事业心和业务操作技能。

  2.建立市场第一意识。买方市场的形成,把邮政全面推向市场,邮政企业要从过去的客户围着邮政转改变为邮政企业跟着客户跑。当前,传统邮政市场的不断萎缩和新型业务的激烈竞争,要求邮政企业不仅要适应市场,而且要不断提高竞争力,积极进行市场调研,开发邮政新业务,开拓邮政新领域,以市场为龙头,以客户为中心,推进企业的发展。

  3.建立全面效益观念。邮政必须实行集约型经营,加强内部管理,切实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

[1] [2]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构建和谐社会征文坚持科学发展观…
       项目开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征文
       环保系统科学发展观征文新农村环…
       浅谈对三工安全管理[安全征文]
       我心中代表大会制度征文
       构建和谐家庭征文—优化成长环境…
       电力人人讲诚信征文经验总结
       利国惠民至爱大成核心价值理念认…
       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难点和途径
       倡议珍爱生命的安全征文范文
     
    检疫销售管理条例
    计生局党建情况报告
    全区两个文明建设表彰大会讲话
    区县主管领导谈老干部以创新精神…
    竣工典礼上讲演词
    在雕像揭幕典礼上的讲话
    设备科人员个人总结
    创建省级文明县城知识竞赛试题及…
    六中全会学习心得—社会建设篇
    副县长劳动保障管理讲话
    共建服务群众促和谐工作意见
    和谐之星建设活动实施意见
    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意见
    加强劳动关系和谐发展实施工
    社区体育与和谐社会论坛上的
    邮政系统工作总结
    工商局加快和谐建设交流材料
    邮政局物流服务交流材料
    邮政局加强理论创新交流材料
    发改委和谐机关建设交流材料
    征文范文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