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交流材料 >> 正文
国有企业人本治理交流材料

    改革和完善国有企业经营治理者选拔任用方式。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经营治理者的选拔任用一直沿用党政领导干部的选拔模式,标准不明,方式单一,选择面窄,这不仅与企业作为市场竞争主体
    的现状极不相当,而且助长了“官本位”的弊端。因此,必须建立和健全“以推进企业经营治理者市场化、职业化为重点,坚持市场配置、组织选拔和依法治理相结合”1的选拔任用机制,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有本事、工作上肯干事、事业上有成就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国有企业经营治理人才队伍中来。只有这样经营治理者,才会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实施人本治理。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实际的企业运行中,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总有一些国有企业职工会丧失工作能力和工作机会,而且随着国有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下岗分流职员也会进一步增多,对这些职工基本生活的保障是人本治理的内容之一。
    建立人本治理的法律和制度保障。各级党委、政府要通过法律和制度的建设,一方面给企业职工提供坚强的法律保护,确保职工正当权益的实现。另一方面为职工*参与企业治理提供强制性和制度性的保证。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国有企业制度建设,从严治理,改变无章可循、有章不循、违章不究的现象,建立各级、各个环节的严格责任制度,完善劳动合同制,推行职工全员竞争上岗,严格劳动纪律,增强法制意识,依法经营治理。
    三、企业领导者的素质是实现人本治理的重要条件
    人本治理是以进步企业领导人的自身素质,塑造企业领导人的良好形象为条件的,从而达到以德服人。因此,国有企业要实施人本治理,首先,企业领导者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素质。这个素质不仅包括一般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而且还必须具有敢攀高峰的素质,如:思维灵敏、锐意进取、成就欲强烈、矢志不渝,百折不挠,敢为天下先,敢向风险挑战,不怕挫折与失败;此外还必须具有知人善任的慧眼和放手用人的胆略。其次,企业领导者的治理思想要从以生产技术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充分挖掘、调动、激励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职工较高层次的需求,保护和爱护职工的自尊心、自信心、进取心、成就感、荣誉感、表现欲。要引导和培养职工向往美好、乐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感染、激励职工努力实现自我价值,满足职工的美好追求和愿看。再次,企业领导者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廉洁奉公,不断进步自身素质。做到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依靠人格的气力,做职工的榜样,才能赢得职工的信赖。同时要树立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注重“感情投资”,把关心、爱护、尊重职工落到实处。
    四、树立以职工为根本、为资本的科学理念,是实现人本治理的中心环节
    正如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所说:“将我所有的工厂、设备、市场、资金全部都拿往,但只要保存我的组织职员,4年后,我将还是一个钢铁大王。”2由此可见,高质量的职工队伍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此,国有企业在改革与发展中,要以职工为根本,把职工放在最重要的地位上,视为企业中最宝贵的、可增值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而企业活力的源泉就是广大职工群众真正感受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并为此而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创造力。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在组织机构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治理方式的运用等一切活动都应围绕着为了人、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民政局信息教育交流材料
       党校培养三农人才交流材料
       信访局执政为民交流材料
       建设局固本强基交流材料
       财政局创新管理交流材料
       财政局理财管理交流材料
       电信公司业务教育交流材料
       国税局组织教育交流材料
       法院素质教育交流材料
       民政局优秀个人交流材料
     
    连锁超市开业庆典上致辞
    规划局深化建设管理计划
    市少年儿童体育学校总结
    档案材料鉴别归档制度
    全区计划生育会议讲话
    乡镇度组织总结和思路
    计生局加强计划生育的意见
    国税分局总结
    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讲话提纲
    项目部治理商业贿赂汇报材料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治理违法排污企业工作方案
    支持重点工企业发展工作方案
    企业一套表改革实施意见
    创建诚信企业实施意见
    企业工资集体商讨实施工作意
    科技创新让企业腾飞工作意见
    10强企业稳定增长工作报告
    特色农产业重点企业扶持管理
    重点工企业发展实施意见
    交流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