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交流材料 >> 正文
农村文化创建交流材料

灯区奖、最佳人气奖。开展团队展示月、首届“皋亭雅韵”书画大赛、钱塘江艺术团20*文艺巡演等系列文化活动。承办市第19届“三江歌手”大赛、运河时尚健身路活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举办第五届社区运动会、趣味水上运动会、迎奥运倒计时一周年等系列活动,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二是围绕“种文化”,大力推进群众创业创新。坚持政府招标采购健康图书,配送到相对薄弱社区、村图书阅览室,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鼓励和扶持文艺作品创作,积极培育群众文艺创作群体和创作基地,发展农村文化中介组织,扶持鼓励民间剧团发展。积极引导开展“一街一社一品”活动,力争各街道、镇创建1—2个文化特色社区、村。深入开展文化广场等活动,形成多层次、多类别、多样化的文化活动新格局。

三是围绕“掘文化”,积极培育区域文化品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现新突破,“杭罗织造技艺”被列入省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说》列入*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首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2项。推进夏衍旧居建设夏衍名人名居效应日益增强。积极做好文物资源普查和文物保护工作,编辑出版*市民间文学丛书《江干风情》。

     三、围绕健全体系,制度创新持续推进

以文化为民为宗旨,围绕着力构建区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政策制度,发展壮大文化队伍,努力健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网络。

一是突出体制创新,政策制度进一步完善。制定出台了《进一步加强全区文化建设的实施意见》、《20*年江干区全民健身工程暨新农村小康健身工程实施意见》、《20*年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扶持奖励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大力推动文化体育事和产业发展。20*年安排新农村文化专项100万,全民健身工程100万,体育创强专项经费238万。

二是突出管理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健全。进一步完善了区体育总会工作机构,建立街道、镇文化体育指导站,各街道、镇要配备1名以文化工作为主的文化干部,各社区、村要落实1名文化辅导员,具体负责辖区内文化工作,理顺文化体育工作管理职责,健全区、街道(镇)、社区(村)三级文化体育工作机构。

三是突出机制创新,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进一步整合团队资源,新增文体团队133支,新增特色文体团队10支,自编自创各类文艺节目10余个。新增39名国家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目前全区群众业余文体团队433支。全区体育人口达48.5%,体育指导员累计589名。每1000名体育锻炼者中拥有2名以上体育指导员,单项体育协会达14家。

     四、注重统筹谋划,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以保障群众文化权益、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为根本,坚持政府主导,注重合理统筹,强化市场监管,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切实保障群众文化权益。

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加强对文化资源的规划、建设、管理和协调,实现各种文化资源的统筹建设和合理利用。各街道、镇和社区、村将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年度财政预算,纳入年度目标综合考评,明确三年文化建设目标任务,制定年度行动计划,确保全面完成文化建设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坚持政府主导。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上下联动的文化体育投入机制。按照文件精神,在各街道、镇和社区、村自行安排文化项目经费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农村发展文化惠民交流材料
       工商局办案信息化交流材料
       企业创新发展交流材料
       干部作风整顿交流
       反腐倡廉教育交流材料
       廉洁从政活动交流材料
       党内民主经验材料
       城乡文化经验材料
       党委书记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保障局创业服务年活动交流材…
     
    文化名镇建设指导意见
    副市长在骨干企业会议发言稿
    共青团代表会开幕讲词
    市政府抓好物价稳定的通告
    副市长商贸旅游暨创建中国优秀旅…
    副县长农村房屋保险会议讲话
    烟草局经贸服务发展讲话
    镇办公室主任考察材料
    医院儿科领导事迹材料
    学校接待规定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工作意见
    交流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