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公文处理 >> 交流材料 >> 正文
社会和谐管理做法

46件,共整合各级投入25亿元以上,为民办实事100件。涉及民生工程的经费,即使是拿出政府“压箱底的钱”,也要确保承诺的事兑现、说出的话算数,使民生工程成为信用工程、民心工程。二是尽最大的努力解除民忧。对群众的生存、生产、生活、就医、就学、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高度关注,尽力解决。坚持把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的生活问题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两个确保”和“三条保障线”,解决农村贫困户、受灾群众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纳入政府工作日程,在就业、医疗、子女就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https://

  
年,市政府针对金融危机影响下群众就业、增收、创业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出台了一系列保障就业、支持创业、促进增收的措施。近50万春节期间返乡农民工实现再就业,3700人实现了自主创业。在市政府确定的33件为民实事中,有新招录1000名医务人员和1000名教师、改扩建40所农村敬老院、改造学校危房、向城区低保和低收入家庭发放价格补贴1万户以上,等等。 年,继续加大解除民忧力度,加大民生自选动作,加大关爱弱势群体和公共福利。三是尽最大的可能保障民安。把安全生产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尽最大的可能保障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年,各类伤亡事故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15.4%和7.6%,安全生产总体形势保持稳定。在全省社会治安群众安全感测评中名列第三。 年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同志视察九江时赞叹的说:我在九江感受到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

  3、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建立民声通道,受理群众诉求。百姓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小事”,承载着民生,凝聚着民心,体现着民意,百姓的诉求、建议能否畅顺,是一个地方和谐、稳定的坐标系。听得进来自群众的各种声音,包括意见、建议和批评,将群众视为亲人,是浓厚亲民之情的必然动作,更是党和政府具有人民性的实质所决定的。一方面,全力打造畅通的“民声直通车”。 年3月,市政府依托通讯技术平台,在原有市长热线的基础上,与中国移动九江公司共同打造全省首家服务平台--市政府民声直通车受理中心,按照市政府总值班室电话和传真、市长热线电话和市长手机、信箱、网络信息和广播、电视信息、实体信件和信访局转办件及接待群众来访诉求“六个类别”,实行当天、一周、15日、30日、60日“五个办结时限”,分部门办公室主任(经办人员)、单位的分管领导、单位主要领导、市政府分管市长“四个层级”自动升级处理诉求,建立一个以诉求信息自动化处理为主体的平台,使政务热线成为“统一接受、分类受理、快速反应、限时办结”的诉求处理体系。

  自 年3月开通的一年时间,共受理市民的建议、咨询和诉求6424件,直接办结回复市民的4727件,转部门办结的1659件,办结率99.4%,得到市民百姓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着力建立健全网络舆情引导机制。今年3月,结合民声直通车办理工作,我们又建立了回应引导网络舆情工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引导,重点关注和掌握好社会舆情信息,对网民咨询、求解、质疑类的留言、跟贴及时收集、整理、归类,由相关责任单位负责组织做好政策宣传、解释说明、释疑解惑文稿起草工作,及时跟贴,撰写正面评论文章,及时澄清事实,抵御负面言论的渗透和传播,其中属于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及时转民声直通车平台办理,尽快解决落实,发挥互联网络的正确舆论导向和宣传造势作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国土局加强监督管理交流
       政协办公室服务发展交流
       乡镇规范创先争优交流
       街道工委党建交流
       村庄交流
       村委事务规范化交流
       各地开展创先争优交流
       人大思考交流
       农村道路完善发展交流
       装饰工程费用管理交流
     
    团委学生会干部考核办法
    分局团干部培训班讲话
    党员学习材料4
    人事局工资支付条例
    加快制造业产地建设经验材料
    论文实例舰载高频地波雷达目标检…
    发挥主体作用经验材料
    电器区域经销商联谊晚会主持词
    幼儿教师教师节贺词
    学党章知荣辱演讲稿—知荣辱树新…
    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方案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共建服务群众促和谐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办法
    和谐之星建设活动实施意见
    社会治安综合整顿工作汇报
    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工作报告
    交流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