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作文大全 >> 写景作文 >> 正文
写桥的作文400字

  我们在去南京的路上,我们经过了南京长江大桥。
  在还没有到长江大桥的时候,奶奶就说:“子烨,快看!要到长江大桥了!”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等待着长江大桥的到来。
  长江大桥位于南京市西北面长江上,连通市区与浦口区,是一座我国自己设计建造的双层双线公路、铁路两用桥,也就是桥上通汽车,桥下通火车,1968年12月29日竣工。上层的公路桥长4589米,车行道宽15米,可容4辆大型汽车并行,两侧还各有2米多宽的人行道;现在已经显得陈旧,我们去的时候正在翻修。桥下可行万吨巨轮。整座大桥如彩虹凌空江上,十分壮观。下层的铁路桥长6772米,宽14米,铺有双轨,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其中江面上的正桥长1577米,其余为引桥,公路引桥采用富有中国特色的双孔双曲拱桥形式。公路正桥两边的栏杆上嵌着200幅铸铁浮雕,人行道旁还有150对白玉兰花形的路灯,南北两端各有两座高70米的桥头堡,堡内有电梯可通铁路桥、公路桥及桥头堡上的了望台。堡前还各有一座高10余米的工农兵雕塑。南堡下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公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我终于看见闻名天下的南京长江大桥了!听奶奶说,这座桥是当时科技最先进的一座桥,与现代型的大桥相比看起来已经不再光彩照人了。

写桥的作文400字
  桥是人们过江渡河的工具。桥的诞生使人类的生活便利了!
  人们最先发明了独木桥,独木桥是用树干做成的,因为简便就经不起风吹雨打,时间一长,树干会变成朽木,可它毕竟是桥的祖先哪!
  后来聪明机敏的人类发明了石拱桥。石拱桥可比独木桥坚固多了!它是用石头砌成的,不仅能过人还能过车。桥下有半圆行的桥洞和水里的桥的倒影连起来一看就像一轮明月。桥洞的用途很大,它除了可以让船过,还可以在发洪水时让水过去不会冲垮桥身。
  跨江大桥是文明史上第一座能过大江的桥,它像一条巨龙,横贯江面,非常宏伟壮观。跨江大桥分两层,上面一层过汽车,下面一层则铺上了铁轨让火车呼啸而过,桥下是桥墩,是托起桥的主要骨干,桥墩是分开的,能让万吨巨轮从中间驶过。可人们还不满足,又建立了第一座陆地上的桥——立交桥。立交桥是由几座桥连在一起形成的,远远望去就像几条龙在嬉戏。它能让汽车各行其道,安全行驶。交通更通畅,越来越便利。
  我们的桥越来越坚固,越来越美观,在不久的将来桥又会是怎样呢?我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社会做出更好的桥。

写桥的作文400字
  什么是桥?现代汉语词典说:“桥是架在水面或空中以便行人、车辆等通行的建筑物。”没错,桥是一座建筑物,可在这瞬息万变的当今世界里,桥以使人无法驻足的速度千变万化,向前发展,自然它的含义也是丰富多彩的。
  在中国古代,桥一直是和平的象征。唐太宗时期,突劂族的可汗颉利率10万骑兵南下,长驱直到渭水便桥北,威逼长安。而唐太宗只带6骑至便桥南,隔水责问,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在便桥上杀白马、立盟约,这便是中国有名的“渭水之,从此汉族和突厥和平相处。
  历史在发展,桥梁事业也在飞速发展,我国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主持建造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桥--钱塘江大桥。这座桥至今仍屹立于浩浩大江之上,向全世界显示了东方熊狮的觉醒!之后中国人民又陆续建造了武汉长江大桥、黄河大桥等举世瞩目的大桥。最令人振奋的还是新型桥--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xiejing/201211/177849.html
  • 上一个作文大全:
  • 下一个作文大全: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美丽的小兴安岭作文
       作文金秋十月
       秋夜作文
       晨雾作文
       作文秋天真美
       中秋之夜作文450字
       天山天池作文
       关于描写冬天的作文
       有关春雨的作文
       天晴了作文
     
     冬日暖阳作文600字
     关于云的作文300字
     下雨了作文600字
     描写春天花朵的作文600字
     大雪的作文200字
     中山公园作文500字
     关于冬去春来的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100字
     梧桐雨作文600字
     寻找春天作文300字
    爱护小树的作文
    以环保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保护动物的作文
    关于保护树木的作文
    爱护环境的作文
    有关环境保护的作文
    关于保护地球的作文400字
    城市环保的作文
    爱护地球的作文
    保护小鸟的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