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五年级作文 >> 正文
一件令人害怕的事作文400字

有一件事,令我记忆深刻。
   二年级时,有一次中午,我到老师办公室搬作业,正当我拿起那沉重的一大叠本子时,向后退了几步,老师的水杯摔倒地上碎了,我放下书,想:“怎么办,万一被老师发现,可就完了。”突然,我灵机一动,想:“反正老师不在,毁灭证据,他们就拿我没辙了。”于是,我小心翼翼地用塑料袋把碎片装好后,之后用拖把将水拖干净,我将塑料袋扔了,就搬上作业,回到教室里写作业,可越写越紧张,想:“下午老师万一口渴,不是没水喝了吗?”可旁边出现了另一个声音:“你不说不就没人知道了吗?”可我不知道该听谁的,心里越来越紧张。
   突然,老师一脸严肃的走进来,我想:“这下死定了,老师一定会查出杯子失踪案的‘凶手’的。”老师开口说:“我发现一个同学把我的杯子打碎了,请主动承认,不然就不达标。”“什么,不达标,完蛋了。”我又想:“承认、不承认都是要被批评,不如闯一闯。”于是,我到办公室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可老师却变得和颜悦色,不但不批评,还说本周达标,我说:“谢谢老师。”
   第二天,我赔了一个杯子给老师。

【写作指导:怎样才能提高中学生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直接反映一个人的认识水平,是合格中学生必备的素质。我们可以在写作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形成以下十种辨证分析能力:①矛盾分析;②现象与本质分析;③数量与质量分析;④普遍性与特殊性分析;⑤因果分析;⑥必然性与偶然性分析;⑦可能性与现实性分析;⑧内容与形式分析;⑨内因与外因分析;⑩纵向与横向分析。这里仅以现象与本质分析为例,谈谈思辨能力的训练方法。

  由于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学生观察时一般只能触及事物的表象,获得感性认识。因此,指导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是提高思想认识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写作中,要诱导学生养成“去粗去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维习惯。()如成功背后的艰辛,平凡中蕴含的伟大,表面热闹中潜隐的内在寂寞等。由于现象与本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面,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特别是由于客观事物纷繁复杂,有暂时的个别现象,也有稳定的普遍现象;有必然现象,也有偶然现象。因而在训练时要使用不同类的材料,启发学生比照分析,抓住问题的实质,形成正确的观点。这样,来自通过思辨产生的顿悟,才能是科学而准确的。

  当然,思辨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仅靠一两次训练学生是不能奏效的。因此,从高一的第一学期开始,就应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训练。做法主要有:

  (1)利用课前五分钟,以随机抽签的方式进行训练。课上,教师让学生随机抽取一则两则材料,让他当场提炼观点,进而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让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2)课后,每周留两至三则材料作为训练内容,当然也要让学生自己找材料。

  训练时,要尽可能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材料。这样,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例如:

  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意思是说多读书有好处。郑板桥却说:“读过万卷书,胸中无适主”,指读书多而无所适从,失去主见,反而有害。

  要求把这两则材料辨证统一到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wunianji/201401/203695.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美丽的厦门作文300字
       委屈的滋味作文400字
       心里装着你的好作文400字
       美好的快乐作文400字
       游白城沙滩作文450字
       冬之景作文500字
       一盆长寿花作文400字
       美丽的故乡作文400字
       神女湖的秋天作文400字
       童年的朋友作文
     
     我将更努力的学习
     中国梦,我的梦
     懂得欣赏作文400字
     最让我难忘的一句名言作文400字
     杀年猪作文600字
     想起这件事我就好笑作文500字
     学校的花园作文400字
     妈妈的唠叨作文400字
     我的朋友作文400字
     一件令人害怕的事作文400字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250字
    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我经历的一件事作文500字
    那一件让我难忘的事
    那一件让我难忘的事作文400字
    发生在学校里的一件事作文20
    令我最难忘的一件事
    感动的一件事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200字
    难忘的一件事作文10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