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三年级作文 >> 正文
我的表弟作文300字

我的表弟今年五岁,长得虎头虎脑的,他很调皮,也很可爱。
   记得有一次,我正在看电视,电视播广告了,我刚要离开,却摔了一跤。一看表弟,他正在咯咯地笑呢!我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刚想反击,他见势不妙,便说:“表姐是猪八戒,王八蛋。”我听完后气得简直就想拔根头发去上吊!
   虽然表弟调皮,但他有时也挺懂事的。
   一天,表弟饿得不行了,便翻箱倒柜找吃的。看了看零食柜后,他发现自己的饼干只剩两块了,于是,他找到我,对我说:“表姐,我的饼干还有两块,我们一人一块,一起吃吧。”我听后,对他伸出一个大拇指:“真不错,表姐吃完了就奖励你一元钱!”他一蹦三尺高:“好耶!”
   对了,告诉你们哦,表弟长得非常可爱:一双机灵得会说话的眼睛,一对招风耳,一个塌鼻梁,一张樱桃小嘴。谁见了都说可爱。
   我真喜欢我的表弟呀!

【写作指导:怎样培养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教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同时由于教师只看到评价的评判功能,而忽略了心理调节功能,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我们对传统作文评价方式作了一些改革。

  1、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评价打分。

  2、多次评价。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了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3、舍得送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的作文,表扬、鼓励“后进生的机会就少了。对这类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不与他人横向比较,而是与本人做纵向比较,不作优劣判断,而是劣中选优沙里淘金,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或等第。对于实在不好送分数的作文,耐心引导,或教写法,或分散难点,促其提高。

  4、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是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了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进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以更大的激励。

  5、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sannianji/201311/201846.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看看秋的色彩作文200字
       吃火锅作文200字
       特别的音乐课作文300字
       那盆美丽的秋海棠作文300字
       美丽的惜时园作文250字
       我和鸟儿的故事作文
       我爱秋天作文300字
       夹气球比赛作文
       我的爸爸300字
       在自己身边发生的新鲜事儿作文20…
     
     我最熟悉的人——赵老师
     难忘的友情
     逛水果店作文250字
     迟到的礼物作文
     寻找秋天的作文250字
     一次成功的实验作文300字
     关于家的作文300字
     三年级风筝续写
     有趣的游戏作文300字
     我的表弟作文300字
    我的童年,我的自由
    我喜欢我的朋友——燕子
    我的家乡作文450字
    我的梦作文500字
    在我的记忆深处作文
    我的爸爸300字
    我的老师作文150字
    我的刘老师作文150字
    我的第一场摄影课
    我的烦恼作文25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