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二年级作文 >> 正文
妈妈,我爱您作文200字

我爱您,妈妈!您是多么的伟大!——题记
   早上,您用温和的声音叫我起床、用冰冷的手为我打理头发、用熟练的厨艺给我煮早餐。
   中午,您用急促的脚步声为我开门、用那双眼睛在电脑上给我们买衣服。
   晚上,我看见您又坐在电脑旁给我挑衣服,还用铅笔在墙上记下我的尺码。
   看到这些后,我很后悔,因为您在默默地关心我们,我还是那样发脾气,老是惹您生气。

【写作指导:小学作文训练反思】

  作文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之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常常造成的后果是。

  1、生不会下笔,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的作文从来都是教师命题。

  2、学生不会积累。这是因为学生作文的材料大多都是教师提示或准备的。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一面,缺少个性。这是因为教师有意或无意间设置的框框严重束缚了学生。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为了“任务”和“分数”,生搬硬套或随意编造。这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学生多渠道地进行语言、素材的积累。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不适应新课改作学教学的要求,当然也更会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我县邀请的特级教师、平湖实验小学王永初校长在作文教学的实践中,遵循新课标关于作文教学要求的新理念,大胆突破传统模式,进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初步形成自己的作文训练思路,取得了初步成效。笔者认为这个作文训练教学思路主要体现在九个“注重”上。

  一、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不同于课文的文章来。

  二、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可以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可以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可以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可以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ernianji/201312/202997.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看电影作文200字
       知错就改作文150字
       只是一株无名草作文200字
       成长作文200字
       关于动物的作文300字
       描写人物的作文
       漂亮的蝶艺作品作文200字
       我最喜欢的照片作文200字
       感恩的小老鼠作文
       狼牙山五壮士作文200字
     
     秋天的作文
     圣诞节作文
     乡村校园冬景作文200字
     妈妈,我爱您作文200字
     看电影作文200字
     知错就改作文150字
     只是一株无名草作文200字
     成长作文200字
     关于动物的作文300字
     描写人物的作文
    贺岁,我长大啦!
    妈妈生气了
    妈妈帮我查作业作文300字
    那一刻,我后悔了
    妈妈心爱的杯子打碎了
    我和妈妈去买菜作文
    我的妈妈200字
    我给妈妈放次假作文600字
    妈妈被车撞的时候
    成长,我快乐作文25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