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高中作文 >> 高一作文 >> 正文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

o;阴阴溪曲绿交加,小雨翻萍上浅沙。鹅鸭不知春去尽,争随流水趁桃花。”这是宋代诗人晁冲之的《春日》。这是一首寓情于景的惜春诗。全诗四句四景,小溪明净,细雨翻萍,鹅鸭嬉戏,桃花逐水,画面十分鲜明,历历如在目前,令人悠然神往。诗人以鹅鸭“趁桃花”的景象寄自身的感慨,春已去尽,鹅鸭不知,故欢叫追逐,无忧无虑,而人却不同,既知春来,又知春去,落花虽可追,光阴不可回,诗人的惜春之情,溢于言表。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
   随着开花的土地,春天一路跳舞着那样明媚,那样灿烂。
   它从天上撒下一泓清泉,点亮着花草绿叶的色彩。又推着风嬉闹得跑来,把嫩叶都推成了绿色。它还是个活泼爱玩的孩子,摘下了嫩叶,掐下了小花。我轻轻地,轻轻地,仿佛不敢触碰似的,拾起了它们,有春天热闹的感觉。河水也嚷着涨了起来,捧起一盏,汲。是带有春季花香香甜甘润的气息。轻闭上眼,鸟儿莺莺乱乱得飞着,嗡嗡的闹着,仿佛在欢迎着春天。“春水初生乳燕飞,燕蜂小尾扑花旧。窗含远色通水幌,鱼拥香钩近石矶”唐代的李贺的《南园》就写出了春的意趣,那令人舒心惬意的画面就浮现在了眼前。
   春,象征着我们的希望,就如活泼的小姑娘,跳着,闹着,四处玩乐着。
   春风拂过,那些残留着根茎草又倔强茂盛得长了出来。远飞的大雁也都排着一字列,大字列回来了。溪水也从冬季的禁锢当中获得了新生的自由,又成为了那铃铃作响的潺潺流水。多么美妙!就像受了蛊惑般,不禁迷恋上的春,春的“吹面不寒杨柳风”,春的“草色要看近却无”,春的“牧童遥看杏花村”,春的万般姿态,摇曳生辉。
   窗外,鸟儿嘤嘤成韵
   小径上,人们闲暇的散步
   湖边,垂柳新吐嫩芽
   这一切,春,才刚刚开始。她绽开笑容,她融化冰河,她撒下晨露,她驱走阴寒。才刚刚开始,盛夏也会紧接着追随而来,秋季闪着金色奔来,冬季抛下雪片落寞而来。
   这便是我看到的,追随着春天的脚步,所看到的,触及到的。她灿烂的,如灰莽莽的天下闪露的星辰般,向我的反方向跑开,我跨开脚步,追随。

【寻觅春天的踪迹】
   已经进入三月,可迎面吹来的风却令人赶到丝丝凉意,完全不符合春天的风格。于是,我走出家门,去寻觅春天的踪迹。
   一打开门,就看到大街上来来往往的行人,不同的是,人们身上的衣服愈来愈少,愈来愈单薄。人们再也不找有太阳的地方了,而是在阴凉处兴致勃勃地聊天。干活的工人尽管只穿一件汗衫,可还是热得满头大汗,偶尔站起身来,跟清凉的风扑个满怀,很是惬意。哦!我找到了,春天在人们身上!
   信步走到小溪边,小溪里已经冰雪消融,溪水哗啦啦地流着,雪白的浪花唱着歌儿欢乐地奔向远方。透过清澈的溪水,一群一群的鱼儿快乐地游涞游去,像小孩子一般嬉戏打闹。捧一口清凉的溪水,啊,好甜!噢!我发现了,春天在小溪里!
   溪边有几棵刚发芽的柳树,我靠在树干上,闭目养神。()柳条一飘一飘的,偶尔落在额前,仿佛在和我打招呼,痒痒的。睁开眼睛,眼前是一片耀眼的绿色。呵!我懂了,春天在小树上!
   躺在五颜六色的鲜艳的花丛中,顺手摘几朵不知名的小花,嗅一嗅,恩,好香!各色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在我身边舞蹈,给这花丛增添了几分仙境般的美。哈!我明白了,春天在花丛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gaozhong/gaoyi/201406/208830.html
  • 上一个高中作文:
  • 下一个高中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我改变了挫折的色彩
       在尝试中成长作文600字
       知识就是力量作文
       寻觅春天的踪迹
       记叙文500字
       启示的作文
       歌咏比赛作文
       笑对人生  飞向成功的大门
       看事物应内外兼收
       面面俱到 生活才五彩缤纷
     
     出入人生
     打开天窗说亮话
     开窗看问题
     寻觅春天的踪迹作文
     观乎内外
     人生就一部电视剧 做人生的主角与
     人生,不停转动的车轮
     爱上一个作品中的人
     “跳蚤市场”
     沐浴在春风里作文800字
    春天作文800字
    春天的惊喜作文
    春天里的黄昏作文
    青蛙和春天有个约会作文
    感受春天作文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作文
    春天的交响曲作文
    春天的故事作文
    我在你眼中看到了春天作文
    春天在哪里作文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