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演讲材料 >> 正文
统计者演讲稿二

井冈山之行,记忆最深的不是井冈满山的翠竹,不是清白如帘的瀑布,不是清澈潺流的泉水,而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烈士陵园,是黄洋界哨口,是黄教授的革命故事。井冈山之行使我经历了一次洗礼,一次精神的升华,上得井冈山,处处都能体验到这种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井冈山精神”。
  巍巍井冈五百里,千峰竞秀满眼绿。“井冈山精神”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有着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原创:21mishu.com江总书记在建党80周年前夕重上井冈山时提出,“井冈山精神”概括为“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他说,“井冈山精神”是我们不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新世纪的征途上,全党和全国上下始终要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井冈山斗争时期,正是革命处于危难之际。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井冈山精神”是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在井冈山斗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这个概念,开创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革命道路。这一个个“第一”,无不显示出共产党人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理论勇气和首创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精神。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红军之所以能以弱小的武装力量战胜武装到牙齿的敌人,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党和红军“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并得到了千百万人民群众真心实意的拥护。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统计职业道德规范》也体现了“井冈山精神”,是其在统计领域的延续和发展。“忠诚统计,乐于奉献;实事求是,不出假数;依法统计,严守秘密;公正透明,服务社会”是对“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继承。
  “忠诚统计,乐于奉献”要求我们把统计看成是崇高的事业,为之甘于吃苦,甘于寂寞、甘于清贫的精神。
  “实事求是,不出假数”是检验统计人工作成效和衡量是否忠诚统计的的唯一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守信,反映实情,提供真数。
  “依法统计,严守秘密”要求我们自觉依法办事,依法从事统计活动。为被调查者保守秘密,树立守法并维护被调查者利益的形象。
  “公正透明、服务社会”要求我们规范公正从事统计活动。切实履行为党政领导服务、为社会公众服务、为国际用户服务的义务。
  统计工作者恪守统计道德规范就是弘扬“井冈山精神”,实践“三个代表”。与井冈山斗争时期相比,我们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井冈山精神”不能丢。弘扬“井冈山精神”,原创:21mishu.com必须牢牢把握其丰富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必须在思想行为上坚持与时俱进。
  苏州发展优势明显,但周边城市也在快速发展。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要敢字当头、勇闯新路,在更高的层面上、在更广的范围内,开创发展新局面。作为统计工作者就要发扬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种工作作风,那么一种拼命精神,立足统计岗位,扎实工作,为建设新天堂、新苏州,作出新的贡献。(注:本文《“井冈山精神”与统计》是2003年9月10日苏州市统计局举办的“学井冈山精神、抒统计人情怀”演讲活动中的一篇稿件。)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统计者演讲稿三
       我爱政府办公室演讲比赛稿5
       统计者演讲稿四
       统计者演讲稿五
       统计者演讲稿一
       统计者演讲稿七
       统计者演讲稿六
       统计者演讲稿八
       电力线路工演讲辞
       安全生产演讲珍爱生命关注安全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考核计划
    分析评议阶段回头看小结
    电视裸婚时代的个人领悟
    员工违反规章制度处理办法学习心…
    党组织创新建设交流
    银行科技信息科长演讲材料
    护士实践学习心得
    质量技术监督队伍爱岗敬业演讲稿
    中国传统结婚礼仪全攻略
    幼儿园庆三八活动方案
    统计网站工作方案
    统计局委托统计调查管理办法
    做好农村统计工作安排意见
    统计法宣传活动方案
    提高综合统计工作意见
    统计执法检查工作报告
    完善统计工作机制实施意见
    加强规模以上工业统计工作意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意见
    统计基层基础工作指导意见
    演讲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