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庆典致辞 >> 正文
学校周年庆演说范文

大家好!

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热烈庆祝  市第 中学建校 周年庆典。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师生员工,对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你们过去、现在、以至今后,对47中学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对发来贺电、贺信、友邻单位、各级领导、社会各界朋友和校友,表示深深的谢意!你们的到来,使 中学建校40周年的庆典活动更增添了隆重和喜悦。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关系着民族的盛衰,国家的兴亡。办好教育已成为民族复兴的头等大事。为了这个梦想,  年7月一批有志之士齐聚  市东郊猎德,创办了  市第 中学,  年学校迁来  现址, 年被 区政府确定为区重点中学,  年4月被评为 省一级学校, 年被  市政府确定为首批申报国家示范高中学校。弹指一挥间,光辉四十年,47中学走过了一段艰难创业、奋马扬蹄和快速发展的历程,由建校当初的简陋校舍发展到今天  市一流的现代化校舍,由一间默默无闻的郊区普通中学发展到今天昂首迈向国家示范高中的窗口学校,47中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40载风风雨雨,40载沧桑巨变,40年春华秋实,40年硕果累累。在40年的办学历史上,几代47中人秉承“爱校、团结、求实、创新”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辛勤耕耘,努力工作,共培养了69批、20000多名初、高中毕业生,创造了以一所郊区普通中学的基础勇夺 年高考全省第一名的佳绩,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输送了 等一大批合格的毕业生,为社会各行业培养了 等一大批正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的优秀人才,为天河乃至  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书写了天河教育和  教育的瑰丽篇章,这是我们几代 中人的骄傲!这是我们几代47中人的荣耀!

回顾 中学40年创业、生辉的历程,我们心潮澎湃,尤其要感谢在座的各位领导、老师、校友,过去,你们与47中学甘苦与共,休戚相关,为学校的建设添砖加瓦,现在你们又和我们同舟共济,共商学校发展大计,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你们为学校奉献了青春年华和毕生精力,你们是47中学40年建设与发展的积极参与者、支持者,是 中学40年辉煌历史的创造者和见证人。今天, 中学把你我的命运连结在一起,历史使命把我们与学校的命运连结在一起, 中学40年建设发展的辉煌成就有我们大家的辛劳和汗水,  中学40年建设、发展的丰硕成果应当由我们大家共同分享!

各位领导、老师、校友,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认真学习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党的 大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精神,发扬47中办学优良传统,坚持“以学校教育现代化为龙头,以高质量的教育教学和高水平的教育科研为两翼”的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办学思路,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一如继往地构建以德育为核心,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根本,以科技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实施体系;我们将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以建设现代化学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我校建设成为校园环境优美、师资力量雄厚、教育质量一流、教育特色鲜明、办学水平较高、在  市乃至 省有重要影响的全国一千所示范高中名校。孔子说:“四十而不惑”,我们衷心祝愿,步入不惑之年的47中在迈向国家示范高中、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焕发新的青春活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天河人民的业绩。我们坚信,有各位领导,来宾、校友和老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庆贺公路胜利完成竣工演讲稿
       大学毕业周年典礼的讲词
       节日祝酒词两则
       毕业生同学联谊会讲演词
       剧团建团周年庆讲演稿
       学校五十周年华诞上的演说词
       八一歌咏比赛演说词
       迎中秋座谈会上的讲词
       旅游景点剪彩仪式讲演词
       同学聚会讲演词
     
    搞笑小品浪费爱情故事
    反洗钱培训班讲话
    德育副校长个人总结
    食品药品监管局计划
    设计策划硕士开题报告
    爱岗敬业演讲稿演讲稿
    下派农村指导员座谈会讲话
    迎八一演唱会串词
    红军长征电影观后感
    年建工程项目执法监察自查自纠汇…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纪念建党周年庆安排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学校安全督查情况报告
    提高学校安全管理水平工作意
    学校周边安全预防工作方案
    开展建党周年活动要点
    纪念设立海关周年庆讲话
    医科大学建校周年会讲话
    常委扩大会议新中国成立周年
    庆典致辞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