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演讲致辞 >> 竞聘演讲 >> 正文
社区主任竞聘演讲

干部两种评议方式,为社区干部全年的工作做以评价,以此促进社区干部服务态度的转变,提高服务质量。

(2)注重培训和激励。根据不同岗位的能力要求,开展系统性、针对性的培训,出台激劢措施鼓励工作人员参加社工职级证考试,提早为全区实施社工资格认证制度做准备,切实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品质、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素质。同时,在街道工委的领导下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的进入、薪酬、考核、激励、淘汰机制,落实各项养老保险待遇,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工资福利水平。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社区工作人员的团队精神、工作责任心、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有较大改变,得到了部分居民的肯定。但是我个人在社区服务工作领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很是欠缺,希望今后能得到更多针对性的学习机会和直接支持。

2、把握工作契机解决实际问题。

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告诉我很多问题的解决是需要契机的,就看我们有没有把握的工作中出现的良好契机。20 年第四季度的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全区上下高度重视,社区的迎检压力特别大,在压力面前我认识到这是解决社区一些实际问题的难得机会,也是检阅新一届社区工作人员的工作水平的好机会。在创建迎检期间,动员辖区单位、居民代表、员、义工、居民广泛参与,以文明创建为契机多方筹措资金数万元为铜铝材厂的平房和宿舍楼安装了楼道灯,对部分老化的线路全面进行改造,多方联系协调促成区市政局、园林局为美林路口劳动路沿线的大片毁损绿化带进行了恢复重建(检查前一天动工,现在接近工程尾声)。以创建促文明,为居民实实在在解决了问题,改善了社区环境,提升社区文明程度。

3、“四重视”做实民生服务

民生工程是党委、政府也是社区的工作重心,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近期的工作重点,就是“四重视,四贴心”,逐步打开了工作的局面。

重就业,贴心失业人员。多方想办法利用辖区内资源对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公益性岗位援助。充分利用新城地标这块平台,争创雨花创业富民基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重救助,贴心困难人员。打造好“雷锋超市”社区救助平台,为生活在最底层的居民提供强有力的保障。经常到低保户、孤寡户、病残户等弱势群体家庭,了解情况,主动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通过落实结对帮困等活动,为特困家庭的基本生活提供物质帮助;为困难家庭的重病人能及时争取医疗救助、药物救助;为大病、残疾多重叠加的特困家庭多渠道宣传、争取政府和社会援助。对低保户、大病特困户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月至少上一次门。

重尊老,贴心老年人。开展居民分类走访活动时,重点走访留守老人、重病老人、残疾老人、生活困难老人、热心社区公益事业的老人、社区文艺积极分子等,通过入户走访,了解情况,解决问题,并以特色老年人活动队伍为依托,开展由社区老年人参加的文体活动。

重计生,贴心育龄妇女。强化计生 “庭院式”管理与服务,在贴心服务好计生对象的同时,凸显社区计生特色品牌。

三、责任在肩,贵在坚持。

社区工作的重要,我想大家都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不再重复。肩负社会责任、领导和朋友的期望、自身的发展,用在社区的三年,来丰富敬业、沟通、大度、宽容、关爱、团结、服务的涵。把社区当作丰富、锻炼、磨练自己的平台,以服务居民、造福一方的工作业绩回报关心爱护我的领导、组织、亲人和朋友。

以上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领导、同仁给予批评指正。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生会换届竞聘演讲
       乡镇村长竞聘演讲
       学校校领导竞聘演讲
       文艺部长竞聘演讲
       银行团委干部竞聘演讲
       广电局局长竞聘演讲
       文体局主任竞聘演讲
       政法委主任竞聘演讲
       外联部人员竞聘演讲
       业务部干部竞聘演讲
     
    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办法
    市汛情分析猜测
    镇科协二00五年要点
    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分析探讨
    主办会计总结
    银行客户经理竞聘材料
    毕业班家长会上班主任的汇报讲话
    如何作好新形势下临床医学教育医…
    浅析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及…
    党支部保持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总…
    做好城市社区服务实施意见
    做好社区基层党建实施意见
    街道社区安全构建工作方案
    街道社区作风改革工作方案
    社区纠正工作方案
    党员进社区年终计划
    社区体育与和谐社会论坛上的
    社区发展工作大会讲话
    党政办主任离岗学习检查书
    社区发展概况
    竞聘演讲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