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心得 >> 正文
环卫系统学习心得

调整工资结构稳定环卫职工队伍招工难的情况去年已经存在。随着今年常熟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的调整,上半年环卫处也同步调整了企业用工的岗位工资,并且略高于最低工资标准,使招工难的情况有所缓解。但工资的增长总是跟不上cpi的增长、gdp的步伐。下半年用工紧张状况又有所抬头,进入10月份以来变得更加明显。为稳定职工队伍,这里我借“作风效能建设”东风,结合自身工作实际,浅谈一些看法,管中窥豹,仅供参考。

一、当前用工现状

截至底,城南服务所有职工154人,其中事业编制25人、企业用工129人。自然减员8人,其中事业退休5人、企业退休3人,加上3个缺员没有到位,计划招工11人。到今年10月底,到位9个、留用1个,但又辞职5个、病故1个,仍净缺员7个,加上10月份有3个开刀病假,总缺员达10个。而且,个别职工已经有了做到年底(劳动合同期满)辞职的打算。同时,个别职工的辞职行为,还影响了其他职工的稳定。据了解,城北所缺员达20来个,城东所也有约10个缺员,其中伤病缺员也占了不小的比例。可以说,用工紧张状况前所未有,形势还会继续。

二、多渠道招聘

用工紧张状况进入10月份开始变得比较突出:一是经历了国家卫生城市复查、灭蝇先进城市复查和国庆长假,工人们加班加点,普遍感觉劳累;二是10月份一下子出现3个辞职、3个开刀病假,使用工状况更加拙荆见肘。为应对紧张状况,我们加大了招工力度,多渠道进行招聘:一是每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二是扩大范围张贴招工启示;三是广泛发动员工介绍;但应者寥寥,效果甚微。

三、招工难原因

招工信息发布后,有零星咨询,但大多嫌工资低不来应聘;有的虽来应聘,但吃不了苦,做了一天或几天后就逃走了;有的虽吃得了苦,但认为工作安排不合理或时间安排有冲突,一旦有新的去向就会立即选择辞职。

根据招聘的经验和咨询的意见,招工难、难用工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岗位工资普遍较低,缺少吸引力,新应聘人员普遍讲实惠、图眼前、现到手,一听基本工资不高就没兴趣,而且对考核奖、承包奖没有信心,他们认为这个奖、那个奖是不稳的,只有基本工资是最稳的。二是工作安排不合理或时间安排有冲突,因为工资低,所以有一部分工人是做兼职的,例如清运地勤,工资1000元,扣除社会保险还剩850元,一个四五十岁的男劳力,上有老下有小,靠这点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如果没有其它收入,困难可想而知;他们中大多是做一个上午的工作,下午半天就做些零工来弥补收入,但按照每周工作40小时的标准工时制,普遍工人的工作时间是超过每周40小时的,而且还安排有固定的值班和临时的突击加班,对部分工人持续做零工有影响。三是劳动者法律意识增强,对于每周必须有1天的全日休息、公积金、年休假等都有所期盼。

四、建议对策

正像钱振荣局长在全局作风效能建设整顿动员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的那样,“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我们应以“整顿工作作风,强化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探索环卫管理新办法,顺应社会发展潮流,开创环卫事业良好局面。

一是提高岗位工资,取消内部单车承包、道路承包(这些承包是不完全承包,更多风险和法律责任仍要单位全部承担),将原承包结余纳入岗位工资,同时加强作业成本核算和作业过程监管(实行gps网络管理后已有这个条件)。

二是完善考核制度,合并承包奖、13个月工资、绩效工资等奖项,加大考核力度,细化考核内容,完善考核办法,要体现工作好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学校党员学习心得
       高校生两会学习心得
       支部领导学习心得
       党委书记学习心得
       企业干部学习心得
       学校干部学习心得
       发改局人员学习心得
       企业文化学习心得
       高校生管理学习心得
       镇长党委学习心得
     
    提供金融服务 推进全民创业
    党报党刊发行会议讲话邮政局
    学校周边治安整治计划
    小学综治安全阶段总结
    云岭先锋工程工商演讲比赛稿件
    市场开发服务中心扶持新农村建设…
    学校运动会开幕辞
    法院任职干部考察报告
    创先争优顺利进行计划
    退党党员党性分析材料
    环卫处管理办法
    医疗系统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意
    党政系统部门工作考核管理办
    医疗系统绩效工资实施意见
    交通系统年终总结
    交通系统年度工作要点
    价格系统年度工作计划
    自然灾害监测系统建设意见
    半年人口计生系统情况报告
    运输系统民主评议推动会上的
    学习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