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科学发展心得 >> 正文
部队军队后勤干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以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后勤保障标准化建设思考

  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解决部队经费和自身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减轻国家负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消防部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之一。近年来,xx州消防支队结合实际,依照“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分步实施”的原则,在上级部门和当地政府的指导、帮助下,科学发展,大胆尝试和探索社会化保障新路子,部队后勤保障管理从以钱为重点逐步转向了钱物并重,使经费物资使用效益得到了充分发挥,基本实现了后勤工作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部队后勤保障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原有的供应保障体系已无法满足今后部队发展需求。下面笔者就今后xx消防支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实际,与时俱进,探索、创造出一条符合当前部队发展需要的新路子谈几点粗浅看法。

  一、推进xx支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建设的现实意义

  xx州军事消防部队始建于1964年,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断扩编,现支队下辖17个消防大队和13个消防中队,共计400余名官兵。主要担负着全州3.03万平方公里430余万人口的防火、灭火以及爆炸、危险化学品泄漏、建筑倒塌等重、特大灾害事故的社会抢险救援任务。由于xx州点多、线长、面广,加之四个县区还未组建军事消防中队,农村火灾事故频繁,灭火救援任务十分繁重。因此,着力建立健全部队后勤保障机制,缓解警力不足是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xx支队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后勤保障化,必须充分认识后勤保障化的重要意义。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我军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就是实现保障一体化,建立全新的军民兼容、平战结合、三军一体、精干高效的保障体系,必须走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要打破军地界限,最大限度地依托、利用国民经济体系,扩大军队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社会化的范围,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社会化后勤保障之路。”xx支队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是加快全州消防部队后勤保障体制改革和进一步与市场经济体制接轨的需要。一是有利于减少部队非战斗用兵,警力下沉,充实一线,提高部队战斗力,既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消防部队兵力紧张的局面,又可将部队领导从繁重的后勤保障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心一意抓部队建设和防火灭火工作。二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后勤保障经费不足的压力,有利于基层建设的持续发展和加强。三是有利于提高基层后勤保障服务质量。如推行饮食保障社会化以后,可以增强各承包单位之间的竞争压力,从而提高饭菜质量和服务水平。四是可以弥补部队技术上的不足。五是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可以挖掘部队内部劳动力资源,大大缓解部队干部家属就业难度大的压力。

  二、xx支队开展后勤保障社会化的对策

  推进xx支队后勤保障化,就要科学谋划其保障的范围,精心研究其可行性的对策。根据目前消防部队实际,我支队将从伙食、器材装备、卫勤、公勤、营房维修和营区环境管理保障等方面着手,多管齐下,整体推进。

  (一)伙食保障社会化。伙食保障社会化是推进部队后勤保障社会化的重点,我支队今后将参照以下模式予以科学推广:一是将支队机关食堂及邻近的市区中队食堂集中管理,聘请地方厨师和服务员,支队可委派一名干部负责财务及采购工作,通过统一管理,实现食谱统一制订,主副食及燃料统一采购,统一配送,财务统一结算,不仅可以节省人力、物力,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开支,节约经费;如支队条件尚不具备的话,我们支队机关食堂可以保留1名士官作为给养员,其他所需人员如厨师等招聘地方

[1] [2] [3]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电监局电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水利规划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国土入党积极分子学习实践科学发…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纪委书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工程质量监督部门人员学习实践科…
   市容执法部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开展解放…
   边检人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爱岗敬业演讲稿
政协委员争当解放思想排头兵讲话…
两会后思想汇报
最新小学开学典礼致辞
林业局加强绿化服务管理讲话
食用菌协会成立庆典仪式讲话
党校理论学习心得体会
县长城区防汛会议讲话
工商局加强企业管理发展计划
街道党工委书记区委中心组学习会…
着力打造基层干部队伍工作意
打造高执行力的干部队伍工作
建设学习型党干部队伍安排意
部队治理语句
军队典型材料快速写作技巧
交警部队规范建设交流材料
水利局干部队伍形象整改方案
学习十七大国防和军队建设辅
部队干部个人自查材料
军队部人才建设典型材料
科学发展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