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典型材料 >> 正文
军队部人才建设典型材料

    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然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单是人才自身的问题,首要的是领导干部和领率机关怎样识才用才的问题,它同时又是检验领导作风的一面镜子。作风正,识才用才出以公心,则群贤毕至,凝聚军心。反之,什么样的凤凰台也难以招徕人才。**军区某部党委把人才建设问题作为突破口,深入思考改进领导作风的课题,力争多一些办法,快出人才。其思路和作法,不仅使人才建设受益,也给各级党委联系具体工作实际改进领导作风提供了一个好的范例,值得借鉴。

  作风正,识才方能看不走眼

  **军区某部是个人才密集型单位,过去4年,这个部队连年被评为“人才培养先进单位”,共取得97项科研成果。科研离不开领军人物,但千军易得,一将难求。难在哪?部队长王海洲有一番见解:“伯乐识才不难,难的是用好风气实事求是论才、选才。不把人才看走眼,不光靠眼神,更靠一颗公正之心。”

  科长朱碎焕曾在离机关400公里外的一个山沟里搞农副业生产,因生产不景气,向领导递交了转业申请。部队领导找他谈话时发现,朱碎焕在网络建设方面有深厚的理论根底,是部队信息化建设难得的急需人才。随后,朱碎焕被任命为科长,挑起了部队网络开发的大梁。这一调整,让朱碎焕的才能得到充分施展,他因成绩突出荣立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成了远近闻名的科研尖子。

  好作风使党委领导识才用人慧眼独具。那年,工程师谭剑在研究某项通信新技术时几经周折,无功而返。然而,谭剑不言放弃,仍坚持攻坚克难。这时,部队党委一纸命令,将其提拔为科长。失败者为何还要重用?政委戴社民说:“执著是成功者的共同品格,瞄准目标有不服输的劲头,总有一天会成功。”果不其然。两个月后,谭剑的科研项目终于获得成功,后来还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

  作风正,育才总有过人高招

  育才需有育才之法。高招从哪来?回答这个问题,部队党委没有就招论招。部队长王海洲说:“好作风出责任感;责任感强,育才办法才多。”

  学员段峰毕业分配到该部,部队领导发现他在电子工程方面有专长,便在当年底将其送到某培训中心强化训练。电子领域不断涌现新技术,该部又将段峰送到上海一家电子研究所深造。去年4月,段峰再一次踏上北上的列车,赴某研究院学习电子通信新技术。毕业6年,段峰共取得7项科研成果。

  工程师孙越性格内向,不愿意跟别人合作。副政委虎守宗耐心地给他讲合作的重要性,给他传授与人合作的方法,对其进行情商培养,效果立竿见影。去年,孙越与战友共同研发某新型信息化设备时,主动与大家密切协作,半年就取得成功,该成果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庆功会上,大家给孙越多加了一个荣誉:优秀合作伙伴。

  瞄准专业发展趋势超前培养人才,也是该部领导的育才高招。他们精心挑选,将5名有潜力的年轻技术骨干选送到清华大学学习网络新知识。去年,这些干部学成归来后,1个多月就完成了对网络通信手段的数字化升级,使部队的信息化建设向前迈了一大步。

  作风正,用才胆魄振军心

  董晖2009年7月调到该部。工作中他刻苦钻研,4个月就开发出3种新技术,使工作效率翻了一番。部队有两个主战设备性能不兼容,制约系统的整体功能。董晖在工作间捣腾了两天两夜,攻克这一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党员联系群众典型材料
       电力公司依法治理典型材料
       乡镇远程教育典型材料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岗失业人员小…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典型材料
       马铃薯产业发展典型材料
       地税局党支部典型材料
       县广播电视台技术维护管理典型材…
       党建带工建工建促党建典型材料
       教育会议典型材料
     
    校园搞笑小品
    科技局党组服务自查报告
    旅游城市创优会上的讲话
    会计内部稽核制度
    酒店宾馆pa部经营指标完成情况分…
    新学期军训心得感想
    十六届五中全会谋划关键时期宏伟…
    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就业再就…
    高中班主任计划
    行政服务中心工作考核计划
    两级干部人口计生工作方案
    军队典型材料快速写作技巧
    学习十七大国防和军队建设辅
    围绕建设高素质队伍深化干部
    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牢固确立科
    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军队医院改
    部队军队后勤干部学习科学发
    部队军队后勤干部学习实践科
    军队建设要以科学精神贯彻科
    践行三个代表军队建设
    典型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