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科学发展心得 >> 正文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之群众全程参与必要性

  贯彻群众路线,是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要坚持的重要原则,也是开展历次党内集中教育活动的一条基本经验。只有真正坚持开门开放搞活动,让群众全程全面参与,才能坚守活动服务群众的宗旨,彰显活动以人为本的本色,最终实现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笔者认为,可以吸纳群众从四个方面参与活动始终,推动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

  让群众参与旁听,在学习教育上彰显本色。学习实践活动不仅要让党员干部受教育,更要让党员干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因此,让群众参与活动,接受学习和教育,是活动本色之一。在党员干部整个学习过程中,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旁听活动,吸收一定数量的联系点社区居民、帮扶对象或其他群众参与全程旁听,让群众把旁听作为一种监督权利和学习义务贯穿活动始终,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党员干部学习搞形式、走过场,还能增强群众学习意识,提高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群众参与对话,在尊重民意上彰显本色。学习实践活动的重点就是要查找和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建立和完善一批符合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群众的问题自己最明白,群众的意愿最真实。因而,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党员干部必须深入基层,充分相信群众,让群众参与直接对话,与之交心谈心,了解他们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盼头、有什么难处,尊重群众意愿,广集民众智慧,不断吸取意见建议,才能做到查找问题准、落实措施实、解决问题快、制定政策详。无论学习调研,还是形成分析检查报告、解决突出问题都要把群众作为活动的上帝,俯下身子到基层,与群众照面,谈心问计,解决问题。如果背离民意、盲目搞活动,就会失去活动本色,迷失方向,让一切成为空话。

  让群众参与协办,在凝心聚力上彰显本色。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这是对学习实践活动精神的高度概括,也是彰显活动本色之所在。因此,在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和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的过程中,要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凝心聚力,攻破解难。可以挑选能力强、思想好、威性高的群众代表参与协办,充分利用他们丰富的基层生活经验,发挥群众带头作用,和群众拧成一股绳,齐心合力,把问题一个一个解决,把矛盾一个一个化解,把活动一步一步推进。与此同时,让群众深知党员干部为他们干事要跑多少路、要流多少汗、要讲多少话、要受多少气,进而赢得需要更多相关心得体会请参阅:/data/xdth/群众的真心谅解、积极拥护和大力支持,在攻坚破难上,更好更快地凝聚群众力量。

  让群众参与评议,在满意测评上彰显本色。检验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唯一标准是看群众是否满意。人民群众感受最真切,判断最准确。只有真正把评判权交给群众,才能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形成压力,谋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盼,赢得群众认可,在满意测评上彰显活动本色。因此,要把群众参与评议贯穿每个阶段和环节,时时刻刻从群众不满意的地方审视和反思,进一步增添举措,强化整改落实。让群众评议党员干部的学习情况,对不满意的实行补学;评议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查找问题不准、发展思路不清、举措不实的,要及时分析原因,重新撰写;活动结束,让群众参与满意度测评,对存在的疏漏和不足要及时补课,不留死角。只有让群众参与全程评议,才能不断改进和完善,扎实有效推进学习实践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满意度。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科学发展观实践心得组织部门四个…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之思想认识上…
       科学发展观学习心得之充分认识搞…
       学习心得唯实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真…
       党校践行科学发展观心得要着力五…
       林业系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
       县委常委副县长学习实践科学发展…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实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会议讲话
    医院护理部总结
    驾驶员党性分析材料
    音乐小品剧根粮食企业
    医院护理员工述职报告
    实践活动总结会议领导讲话
    人大五次会议党委工作汇报
    快板舞中储粮人谱新篇
    弘扬民族精神响应时代召唤讲演稿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
    发展花卉产业工作方案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经济工作发展指导意见
    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指导
    文化与旅游发展工作要点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科学发展心得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