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

了较好的反响,认为市总女工委为困难女职工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好事,缫丝厂为工会送来了锦旗,当事人还以个人名义为女工委赠送了一面锦旗。岚皋县女工委为一名女工追回了企业恶意克扣的多元工资和押金。白河县总工会女工委在配合有关部门的安全生产执法检查中,查出了违法使用女童工现象,现场责令部分企业退回了名女童工。以上措施有力地维护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五是积极开展女职工心理、生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工作。针对现在女职工工作压力大,妇科患病率高的特点,市总工会女工委从年开始就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女性心理、生理健康知识教育普及”活动,今年市总工会女工委将活动延伸到非公有制企业,截止目前,全市已有近千名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受到教育。
  ⒊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女职工典型。为使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各县区总工会女工委立足本地实际在女职工中开展评优创先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女职工典型。如汉滨区南方商务公司董事长、省级劳模、省市区三级人大代表陈忠云,平利县全国“三八”红旗手刘代存,岚皋县纳税大户湛永成,旬阳县受到全省表彰的再就业明星喻红芳等,这些女能人在当地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今年全市总工会女工委为了鼓励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争当创业有为标兵”活动,同时,还与市乡企局等四个单位联合开展了评选“巾帼风采在乡企”活动,这些活动为发现更多的典型拓宽了空间。
   二、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型经济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与其匹配的相关政策和法律也有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虽然各级组织倾注了大量的精力解决非公有制经济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但仍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工会女职工工作而言,主要问题是:
  第一,工会女职工组织组建步履维艰。据调查,全市虽然非公有制企业发展迅猛,但工会组建率低,与此相对应的女职工组织的组建更是困难重重。初步测算,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组建率不足,仅市直非公有制企业注册资金超过万元以上的有多家,而组建工会的只有家,工会组建率仅只有。究其原因,一是业主认识上的偏颇,认为组建工会就是交会费,加大了企业的运行成本。还有一种认为成立工会是一种形式,是政治需要,给企业带不来实惠,一户企业业主这样对我们说:“我不成立工会的原因是我是私营企业,既然是企业就要追求利润最大化,我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员工考虑,无需要员工对我的监督”,由此可见组建工会的难度不同一般。二是企业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识肤浅,在对一家企业女职工发放问卷调查表中“对组建工会和工会女工委的认识时”有的人认为“无所谓”,有的人认为“没必要”。三是工会组织对《工会法》的宣传不够,在所收回的问卷调查表中回答“不知道有《工会法》”的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
  第二,权益保障状况令人堪忧。女职工已成为全市餐饮业、宾馆服务业、商贸流通等第三产业的主力军,但她们在劳动关系中依然处于弱势地位,权益很难得到保障。首先是劳动关系不规范、劳动合同签约率、履约率低。据某县总工会统计,有的非公有制企业未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其劳动关系的建立与解除由企业主确定。一些企业虽然与职工有劳动合同,但内容很不规范,往往是对务工人员规定的责任多、权利少、义务多、报酬少。许多企业采取口头劳动协议,有的甚至连口头协议也没有,一旦发生劳动争议与纠纷,由于缺乏必要的书面合同依据,女职工往往处于吃亏受损境地。其次,工作时间长且不能依法得到加班工资,特别是在餐饮业和美容美发业等女职工劳动密集型行业,调查发现,这些企业主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往往采取延长工时、增加劳动强度、减少职工工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运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协调…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市国土资源局学习两个条例的心得…
   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反思…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破难加快发展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疆油田发展构…
 
资教教师个人心得感想
卫生局完善反腐纠风计划
机械厂中秋节晚会节目三句半隆中…
地税局加强税务稽查讲话
镇党委科学发展观教育落实整改方…
半年行风评议总结
农业干部完善农业农村发展讲话
电建项目负责人工作汇报
毕业论文答辩
我心中税徽演讲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强实施工
科学跨越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科学技术战略工作方案
市领导出席科学技术表彰大会
开创十二五科学建设新局面
领导推进科学发展新水平
召开医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大会
绿色科学与工程高端论坛开幕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