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五中全会 >> 正文
树立科学发展观做好非公有制企业女职工

  
  一、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安康市的非公有制经济依靠党的富民政策,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过程。到××年底,全市个体私营企业总数已达到多户,从业人员达到万人。××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税金万元,占全市财政收入的,为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元,占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
  在全市非公有制企业中,女职工集中在商贸流通、餐饮、美容美发、出租车等第三产业,占职工总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是一支重要的力量,重视了这支队伍的工作,就可以大大的提升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贡献率,因此,各级工会组织十分重视非公有制企业的女职工工作。
  ⒈女职工组织逐步开始建立。组建工会女职工组织是搞好女职工工作的前提条件,近年来,全市各级工会组织按照“哪里有职工,哪里就要建工会,哪里有女职工,哪里就要建立工会女职工组织”的要求,克服一切阻力,排除种种困难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女职工组织的组建工作。在今年三月初由市总工会女工委主持召开的“全市女职工工作会议”上将此项工作作了重点安排,并列入××年重点工作之一。为了加大工作力度,市总工会女工委印发了全总女工委新修改的《女职工工作条例》,使业主和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建立工会和工会女工组织有法可依。截止现在,已建立了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联合会女职工委员会,全市非公有制企业建立女工委个,发展女职工会员余人。女职工会员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女职工组织的不断建立和完善,为开展非公有制企业的女职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⒉女职工组织开展的维权活动初见成效。切实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女职工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一是利用各种会议、“三八”妇女节、安全执法检查、创建“安全杯”活动等机会,向广大女职工宣传《劳动法》、《工会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为女职工维权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二是在女职工中推行特殊疾病保险、互助保险以及其它保险。为使女工干部了解和熟悉上述保险业务知识,今年利用“全市工会女职工工作会议”,特意安排市总工会维权部的负责同志进行保险业务知识辅导,通过耐心讲解和思想发动,全市有部分非公有制企业为女职工购买了个别险种。如我市规模较大的南方商务公司为长期在该公司工作的已婚女职工购买了计划生育保险,全市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兴科房建集团为全体职工购买了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旬阳县个非公有制企业,名女职工参加了特殊疾病保险,白河县大部分企业为职工办理了工伤保险等。三是积极参与源头维权工作。近年来,各级工会积极参与《集体合同条例》和《最低工资规定》的制订,要求坚持将维护女职工特殊权益写进法规中。在法律法规执行过程中部分企业能够按照要求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如我市规模较大的餐饮业——莲花池饭庄,女职工占,他们与职工劳动合同的签约率达到。而且根据女职工较多的特点,修建了男女分设公寓,配备了浴池,使女职工的生活环境得到了改善,安全措施有了保证。同时,调查了解到女职工的“四期”在个别企业得到了保护,如南方商务公司,女职工的孕期基本都安排在站立蹲卧较少的收银台,女职工把“收银台”戏称为“孕妇台”,并能按国家有关政策给予足够的产假和哺乳时间,按比例发给一定的工资报酬。在我们的调查了解中,有的女职工认为“四期”的保护得到了部分执行。四是加大了个案查处力度,各县区总工会还真正从侵害女职工的切身利益和身心健康的个案入手,维护她们的正当利益。如今年八月,市总工会女工委为缫丝一厂女工追讨回了六年来未执行到位的人身伤害赔偿费。此案经《华商报》等新闻媒体报道后,在社会引起

[1] [2] [3] [4]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运用科学发展观引导民营经济协调…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
   市国土资源局学习两个条例的心得…
   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反思…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
   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执政能力建设
   坚持科学发展观创新破难加快发展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疆油田发展构…
 
资教教师个人心得感想
卫生局完善反腐纠风计划
机械厂中秋节晚会节目三句半隆中…
地税局加强税务稽查讲话
镇党委科学发展观教育落实整改方…
半年行风评议总结
农业干部完善农业农村发展讲话
电建项目负责人工作汇报
毕业论文答辩
我心中税徽演讲
科学用水转变发展工作方案
加快科学发展实现富强实施工
科学跨越发展工作指导意见
科学发展学习指导意见
科学技术战略工作方案
市领导出席科学技术表彰大会
开创十二五科学建设新局面
领导推进科学发展新水平
召开医学教育与科学发展大会
绿色科学与工程高端论坛开幕
五中全会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