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发展观

首先,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十六大提出了用20年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要做到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而且要实现“社会史加和谐”这一重要目标。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包含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阶段。
  其次,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特别是它所强调的“五个统筹”,以非常鲜明的态度和语言,阐述了我们所讲的“建设”、“发展”都是全面的建设、全面的发展,满足了实践的要求。因此,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根本保证。
  再次,科学发展观指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发展,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和谐社会作为社会主义的一个属性或特点,也需要经过很长的发展过程才能完善和巩固。党中央提出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时侯,提出了三个重务的理念;一是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二是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三是统筹兼顾,达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综合起来,就是要在统筹兼顾中达到以人为本的发展。这就告诉我们,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才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那么,怎样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呢?
  第一, 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都是在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中,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为贯彻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针时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的基拙上提出来的。
  第二,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社会主又和谐社会,首先要靠发展。不讲发展的发展观绝不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建立在发展提供的物质基础上。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关键还是要靠发展。当然,这种发展必须是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第三,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科学地理解和贯彻“以人为本”的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要以人为本,这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有重要指导意义的。
  第四,在科学发展观统领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提出来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可以这样说,构建社会主又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任务,只能分阶段、有层次地循序推进。
  总之,我们要根据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条件来解决好社会问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问题,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节约…
       对树立科学发展观的五点思考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交通
       学习十七大报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民政系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汇报材…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和谐昌盛新眉…
       学习十七大报告理论研讨文章——…
       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有力保证
       科学发展观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医院外科护理总结
    大话三国系列小品——异军突起
    律师中如何保持先进性
    计划生育三结合意见
    区人大主任常委会讲话
    幼儿园家长会教师发言稿
    教师节演讲稿用双手弹奏出最美乐…
    加强节能工作实施意见
    税务局稽查工作汇报
    庆祝建党八三周年暨七一表彰大会…
    残疾人社会保障服务工作方案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构建劳动关系稳定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社会救助工作责任管理办法
    加强农村基层机构建设意见
    社会治安综合整顿工作汇报
    经济和社会建设工作安排意见
    建设小康社会监测工作报告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