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扎实推进放心消费创建活动 为建设和谐江苏作出新贡献

    根据省政府关于在全省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决定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批示要求,自今年4月份以来,在借鉴苏州市开展放心消费城市创建活动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调研,我省全面启动了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目前,这项工作进展如何?笔者在我省第一批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省级试点单位名单公布之际,专访了省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办公室主任、省工商局局长佘义和。
   
    佘义和说,开展放心消费创建活动是一件顺应民心、人民群众拥护的事情。在省政府作出决定后,各地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创建工作提高到构建和谐社会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定位,根据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全省有12个省辖市已成立了以市长或分管市长为组长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分别以市政府名义召开了创建活动动员大会,下拨了创建实施方案和目标体系。无锡、扬州、泰州等市还下拨了创建专项经费。基层各县(区)创建工作也正在逐步展开,稳步推进。具体讲,可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围绕创建工作大力营造氛围。南京、无锡、苏州、扬州、镇江、淮安等市分别提出了“博爱之都放心消费”、“诚信无锡放心消费”、“诚信苏州消费天堂”、“人居扬州放心消费”和“商埠镇江放心消费”、“诚信淮安放心消费”为主题的宣传口号。南通、镇江等市在电信、移动、联通建立了放心消费创建活动的短信宣传平台。常州、徐州等市在全市开展放心消费创建主题口号征集活动。徐州、盐城、南京、无锡、南通、扬州、宿迁等市注重利用新闻媒体开辟专题、专版、专栏或在户外悬挂条幅、设置大型公益广告等形式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淮安市利用互联网开辟互动平台、泰州市领导走进直播室与百姓对话、苏州市发放16万份民意调查问卷,掀起了创建热潮。通过系列创建宣传活动,极大地调动和提高了公众参与创建的热情。
   
    二是围绕重点商品、行业、区域开展创建试点和专项整治。在省创建办统一部署食品、药品、农资、建筑装饰材料和家具等行业、单位或街道、乡镇、社区开展试点的基础上,南京市选择了“三个一、八个行业”100家试点单位。无锡市在抓好“七个一”试点的同时,在有关职能管理部门管理的对象中又确定了1-3家试点单位。扬州市组织开展“商场购物满意消费,餐饮食品安全消费,居家置业称心消费,休闲娱乐文明消费,公共服务阳光消费,观光旅游舒心消费”为主要内容的创建试点活动。南通、盐城等市在全市实施了以“放心药、放心粮、放心菜、放心肉、放心酒、放心农资、放心家居”等为重点的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徐州市重点抓了样板农贸市场提档升级改造、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和放心粮、油、肉示范店等三个层面的“食品放心工程”创建试点。镇江市在全市组织开展了经营主体资格、质量管理、售后服务、店容店貌等四个方面的创建达标工作。宿迁市在文化、电信、卫生等十个部门,部署实施了10个行业的创建试点工作。常州、连云港、淮安、泰州等市积极丰富创建活动的试点内容,全方位推进了创建试点工作。苏州市对创建示范单位,调整完善充实了更高的创建标准。
   
    目前,全省放心消费创建试点工作正全面铺开,全省共确定了省级试点单位356家,今天正式对外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各地在近期还围绕贯彻落实国务院《特别规定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开发社会人才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建和谐…
       以六个突破促进科学发展和社会和…
       坚持统筹兼顾促进和谐发展
       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营造和谐的网络生态
       从解决群众利益入手构建和谐社区…
       把握山区特点 推进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社会和谐与社会主义初级…
       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司法保障
     
    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学生类
    一位乡党委书记顺口溜成为奋发进…
    实施流域重点治理工作方案
    电厂个人年终总结
    供电企业党代会四年来报告
    行风建设和纠风总结水利电业公司
    人事管理工作者个人事迹报告
    农村环境保护发展意见
    高校生学期个人总结
    年度农作物良种补贴工作方案
    推进菜篮子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推进扶贫开发实施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经济跨越式发展工作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工作意
    推进五公开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工作
    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工作意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