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心得体会 >> 三个代表 >> 正文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
  xx乡党委xxx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点,为解决“三农”问题而提出的重大战略举措。乡镇党委书记,作为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者,身感自己肩上责任重大。最近,我参加了青海省第二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镇党委书记苏州培训班,通过学习考察,结合我乡实际,我认为,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促进农村经济建设,是我们这些贫困边缘地区乡镇党委“十一五”时期的根本任务,为此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坚定不移调结构。
  我们要紧紧抓住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科技进步三个重点,着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在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前提下,本着顺天应市的原则,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在尊重群众意愿和市场趋向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态区域比较优势,优化配置资源,使种植特色化,特色区域化、区域规模化,提高特色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应市水平。上马、陈家台、下一、下二几个川水村,要继续以设施农业为依托,拓展反季节无公害蔬菜、优质蚕豆、花卉等高原特色种植业的发展;海子、上庄等浅山、半浅山村要以避旱作物为重点,大力发展旱作节水农业,做大做强马铃薯为主制种业,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总播种面积的50%以上,使其真正成为公路沿线薯类种植带;平峰、纳家等脑山、半脑山要继续加大油菜播种面积,力争油菜播种面积的60%以上,建成油菜种植基地;海子、后头沟等几个村要继续巩固互助红小麦良种繁殖基地,并积极建设优质油菜种子繁育基地;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和订单农业,促进农产品上规模、上档次、创品牌。通过调整,使全乡特色优势作物播种面积占总播种面积的90%以上。
  2、发挥优势抓畜牧。
  要继续坚持“压缩骡马、适增猪鸡,发展牛羊,扩大特种规模养殖”的发展思路,本着“顺天应市、趋利避害”的原则,以千家万户养殖为基础,以适度规模养殖为突破口,加大对家庭养殖业的投资力度,优化畜群畜种结构,增加总量,提高商品率,努力提高畜牧业在大农业中的比重。重点建设几个示范点,一要抓好后头沟、北沟等村为主的奶牛养殖示范点建设,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稳定占领西宁、大通牛奶市场;二要抓好陈家台、仓家等村为主的养猪与仔猪示范点建设,关键在育种改良上下功夫,在科学养殖生做文章,缩短饲养周期,加快蓄禽周转,增加出栏率和商品率,提高经济效益;三要抓好平峰、纳家暖圈养羊示范点建设,在巩固绵羊养殖的基础上着力乡肉用、肉毛兼用、润山羊养殖方向发展;四要抓好七塔尔、纳家等几个村的肉牛养殖示范点建设,注重向肉用,肉毛兼用、肉奶兼用型发展。五要抓好转咀、上马等的牛羊贩运育肥示范点建设,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缩短育肥时间,抓总量,上规模、搞好流通。全面提高畜牧业生产和整体效益,力争到“十一五”末,使畜牧业在大宁农业中的比重达到40%以上。
  3、加大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
  要紧紧围绕要紧紧围绕“技能上增强,人员上增多,时间上延长,工作上加强,收入上提高”的思路和要求,狠抓培训、输出两个关键环节,加大劳务输出。一要抓培训。通过实施“阳光工程”、“绿证培训”、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等措施,努力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根据我乡实际和市场需求,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劳动技能培训。注重抓好电焊工、泥瓦工、食用菌栽培等专业的培训。培养和造就一批农民技术骨干、致富能手、经纪人和农民企业家,充分发挥其带头作用;二要抓输出,乡劳务站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劳务信息的收集与反馈

[1] [2] [3]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度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目标管理考…
   帮村干部指导新农村建设体会
   基层长效机制推动新农村建设主要…
   区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目标管理考评…
   和谐展新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应建立法治保障的基础…
   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推进新农村建…
   帮村干部指导新农村建设感受
   培养新型农民促进新农村建设
   计划生育协会如何新农村建设中发…
 
如何做一名合格公务员
地税副局长综合教育述职述廉
农村加强宣传教育总结部署讲话
务工人员成人学校培训整改方案
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意见
市政工程处党总支二○○六年要点
新农村发展人才保障工作意见
城市长效综合管理指导意见
女工经验介绍
教师演讲稿教师一个神圣称呼
发展花卉产业工作方案
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工业经济发展实施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经济工作发展指导意见
金融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指导
文化与旅游发展工作要点
社会跨越发展工作意见
三个代表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