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工作方案 >> 正文
农村危旧房改建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人为本、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把农村危旧房改造与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相结合,通过政策扶持引导、政府资金补助、农民筹资投入、社会资金帮扶等多种举措,加快农村危旧房改造步伐,逐步改善农村住房条件,提高农村住宅质量和安全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财政厅关于下达年省级农村危旧房改造计划的通知》(甘建村〔〕100号),年省上下达我市实施的农村危旧房改造共1200户,其中县1000户,县200户。两县要在4月份正式启动这项工作,11月底前全面竣工。

三、实施对象

长期居住在存在安全隐患的窑洞、简易石板房、土坯房等危房,且无力自我改造的农户。在确定改造户时,要优先选择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户、低保户和单亲特困户、贫困两女户、困难退伍军人、散居困难归侨侨眷、成年孤儿以及其他贫困户,切实解决好农村经济最贫困、住房最危险群体最基本的居住问题。

四、建设标准和质量安全要求

农村危旧房改造要按照《省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技术导则》和《省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加强质量安全管理,并达到抗震安居的要求。

(一)农房改造设计要按照本地设防标准进行设计。

(二)农房的结构统一为砖木或砖混结构。

(三)需拆除重建的房屋必须按照农房抗震结构基本要求设置上下圈梁和构造柱;需加固修缮的房屋必须针对房屋本身进行有效的结构安全加固。

(四)集中统一建设的农房要由有资质的施工单位来承担。

(五)施工单位要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

五、资金筹措

今年全市共确定农村危旧房改造1200户,省财政每户补助2000元,市﹑县每户补助2000元,共计480万元,其余资金由农民自筹解决。

六、保障措施

(一)明确职责分工。市、县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工作职能,密切配合,互相协调,落实扶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确保按期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任务。市、县建设部门要做好规划制定、质量监督检查和竣工验收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筹措拨付和监督管理工作,并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的农村危旧房改造专项工作经费;国土部门要加快建房用宅基地审批和落实旧宅基地复垦、土地整理、减免相关费用等扶持政策;民政部门要配合做好农村困难户危房改造工作;其它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积极落实相关扶持政策,简化程序,减免相关收费。

(二)落实责任制度。县政府是组织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的主体,乡镇政府承担具体建设任务。要逐级建立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书,分级负责,落实责任。乡镇政府与承建的施工单位或建筑工匠、农村危旧房改造户分别签订建房协议,明确任务、质量、进度及竣工时限。实行县、乡镇政府领导包片、一般干部包户责任制度,确保建房质量和进度。农村危旧房改造要坚持透明公正,严格制度,严格程序,严格管理,严明纪律。对优亲厚友、瞒报虚报,贪污、挤占、挪用、截留危旧房改造资金或建房材料以次充好、施工中偷工减料、建房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存在质量安全隐患,领导重视不够、组织不力、完不成当年改造建设任务的要严肃处理。

(三)明确目标任务。要认真调查,结合实际,客观公正地将改造任务分配到乡村,落实到农户。尽快制定农村危旧房改造实施办法,明确实施的时间进度安排、实施程序及步骤、档案建立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消防工程实施工作方案
       食品安全监管工程工作方案
       促进质量振兴工作管理制度
       科干部无为责任研究管理制度
       现代产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志愿服务管理办法
       城镇职工门诊医疗费补贴管理办法
       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外商投资核准管理办法
       专用校车管理办法
     
    200年供电企业领导新年致辞
    旅游局党支部计划
    新年三句半台词
    交通局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岗位责任…
    党支部度党建思想政治精神文明建…
    政协全体委员学习活动结束时讲话
    物业公司创和谐社区建温馨家园活…
    反腐倡廉宣传会发言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新海事
    公司员工纪律与行为规范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工作意见
    工作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