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活动方案 >> 工作方案 >> 正文
工商局加强节能方案

编者按:工商局加强节能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辟节能降耗途径为目标,以节油节电节能工作为重点,不断增强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感。工作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加强项目节能改造,突出重点设备,建设资源台账。工作要求,加大节能降耗宣传力度,建立节能降耗责任制,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促使节能降耗措施逐步完善。
为了积极响应国务院号召,着力推进全民节能工作, 为认真落实国务院《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和国家工商总局、省局有关节能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力做好系统节能工作,现结合系统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工作目标
全市工商系统的节能降耗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开辟节能降耗途径为目标,以节油节电节能工作为重点,通过建立健全节能降耗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使系统全体人员不断增强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感,在系统内形成“节约资源、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把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体现到日常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力争两年之内使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遏制,资源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节能降耗措施逐步完善。
二、工作措施全市工商系统要按照省、市局的统一部署,结合各自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内部节油节电工作
(一)加强节能降耗工作的宣传教育,在增强节能意识上下功夫。要结合各自实际,采取多种形式,切实加大对开展节油节电节能工作、节能方法和节能措施的宣传教育,进一步增强系统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

 

(二)加强节能项目改造,在节能源头上下功夫。各单位要对现有内部耗能设备进行一次清查、论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确定节能改造的项目、目标和步骤,制定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对一时难以改造的项目制订具体的节能措施,采取局部改造或减少使用时间等方式节能降耗;对设计不合理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维修和改造计划,尽快改变浪费现象。

 

(三)突出重点设备,在节油节电、办公节能上下功夫。重点加强汽车、锅炉、电机系统、空调、照明等应用面广、潜力大、见效快的关键设备和产品,采取综合措施,着力在节油节电、办公节能上下功夫。

 

1、汽车节油措施。一是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认真执行上级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公务用车经费预算,严禁超编制、超标准配备更新公务用车;二是严格执行车辆使用管理制度。各单位要严格公务用车管理,完善管理制度,清退占用车辆,严格执行节假日期间车辆封存停驶规定,落实公务用车定点加油加油制度,做好公务用车单车运行费用和油耗统计,科学精细核定油耗定额,将汽车节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减少公务用车使用。干部职工外出办理公务和出差,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遇有集体活动时提倡集体乘车。

 

2、空调节电措施。一是加快推广高效节能空调。严格执行国家强制性空调能效标准,对达不到标准的禁止购买和使用。二是强化空调运行管理。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夏季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高于20摄氏度;提倡每天少开一小时空调。三是加强对空调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高空调运行效率。加强现有空调系统的改造和维护,积极采用节能新技术、新设备,空调使用前要进行维护和清洗。

 

3、照明节电措施。一是加快淘汰低效照明产品,加大推广高效照明产品的力度,进一步扩大推广规模。二是加强照明节电管理。做到人走灯灭,不点长明灯,日常办公尽可能采用自然光。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人事局人才管理方案
       教育局科学教育整改方案
       教育局创新教育方案
       商务局监督教育整改方案
       民主教育实践方案
       林场改革整改方案
       两会期间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实施…
       经贸局党风廉政建设方案
       安全生产保障活动方案
       移动服务宣传推广方案
     
    外资企业财务主管简历
    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社会实践调查…
    民政局新农村推进会讲话
    读科学发展观心得体会
    公司信息沟通治理制度
    石油公司办公室主任竞聘报告
    开展第四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电…
    解放思想大讨论民主生活会发言提…
    环保局部署节能减排讲话
    党员先进性个人党性分析材料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意见
    规划局加强廉洁自律工作安排
    环保局加强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工商行政管治工作计划
    工商管理局年度工作报告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大会讲话
    工商管理局工作要点
    召开工商联工作大会讲话
    工商厅思想政治大会讲话
    工商行政管治会议上的讲话
    工作方案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