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建设意见 >> 正文
推进我省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意见

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切实抓好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两免一补”(免杂费、免教科书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政策的落实。对特困家庭子女接受高中阶段教育适当减免学杂费,并提供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补助。对特困大学生,在实行限额救助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校内奖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国家助学贷款等扶持制度,帮助他们完成学业。积极开展社会捐助、结对帮扶助学等活动,确保学生不因家庭生活困难而失学、辍学。

(七)建立和完善住房救助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对符合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住房困难的家庭,实施以发放租赁住房补贴为主,实物配租、租金核减为辅的廉租住房制度。对住房困难、无建房能力的农村低保户和特困家庭,政府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减免有关费用,由村集体帮助建设和修缮,解决其住房困难。

(八)规范和完善法律援助制度。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援助条例》,明确法律援助的范围、经济困难标准和办案补贴标准,完善经济困难当事人证明制度和具体操作程序,畅通援助渠道,简化审批程序,扩大援助范围。对符合援助条件的城乡困难居民的涉法案件,法律援助机构应按规定给予必要的诉讼费用减免或提供无偿法律援助。

(九)建立和完善就业援助制度。认真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促进困难群体就业和再就业的扶持政策,以新增就业岗位为目标,以强化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资金投入为保障,支持和鼓励困难群体就业。对享受城市低保的就业困难人员、因土地被依法征收后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失地农民,优先落实帮扶政策,优先提供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帮助其尽早实现就业或再就业。实行救助渐退等鼓励政策,可规定低保对象在就业初期的一定时间内,继续享受低保补助。加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收缴、管理以及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落实国家对福利企业的扶持政策,促进残疾人就业。对符合救助条件的优抚对

象、老年人、残疾人,给予优先、重点救助,维护其合法权益。

四、加强领导,全力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一)建立政府领导、归口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统一组织、协调本地区的社会救助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分工负责,各司其职,积极参与,密切配合。民政部门是社会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要认真履行综合协调和管理职能,协调有关部门搞好各种困难群众的评定、审核、统计等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政府投入的社会救助资金预算安排,对资金的管理使用进行监督;卫生部门负责落实医疗救助定点医院,制定并督促落实医疗减免政策;建设部门负责城市困难群众的住房救助工作;教育部门负责教育救助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负责就业援助工作,为困难群众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服务;司法部门负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责困难群众的法律援助工作;公安、交通、城管、卫生等部门要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管理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困难。

(二)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保证社会救助的必要投入。各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将社会救助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加大社会救助资金支出比例和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落实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认真落实三真要求切实基层干部队…
       老干部部门自身建设意见
       全面高等院校党基层组织建设意见
       全面机关党基层组织建设意见
       党外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市委组织部部门建设意见
       发挥基层组织作用加
       学院党委班子自身建设意见
       对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五化建设意…
       从严控制党政机关办公楼项目建设…
     
    婚宴时注意事项
    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跨越讲话
    有一种忠诚叫责任银行会计演讲
    综治办主任竞聘报告
    食品质量和安全项目整顿单位总结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动员部署会议…
    矿长公司迎新春文艺晚会讲话
    人口计生委副主任任职表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县商务局局长述职述廉报告
    推进菜篮子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推进扶贫开发实施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经济跨越式发展工作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工作意
    推进五公开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工作
    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工作意
    建设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