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政府工作意见 >> 正文
市政府金融的指导建议

管理区管委会,各县、区人民政府。高新区管委会,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市直属单位,市政府各部门:

进一步强化金融对经济的支持作用,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现就年全市金融工作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准确掌握货币政策形势,努力争规模、珍重点,大力调结构、促转型,推进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增强金融整体功能,维护金融平安稳定,为实现我市“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打造“强市名城”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撑。

二、工作目标

力争银行业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520亿元,全市金融业继续坚持平稳健康运行态势。同比增长17%新增存款达到220亿元以上;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达到1050亿元,同比增长15%新增贷款达到14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实现“双下降”平安业实现保费收入45亿元。证券业实现证券交易额480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准确掌握货币政策形势。

准确掌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特别是货币信贷政策调整方向,科学研判形势。着重提升对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的快速反应能力,实现在特殊宏观政策背景下全市金融工作的新突破。各金融机构要坚持工作力度不减,信贷规模不减,超前谋划,提前运作,抢占先机,及时加强与上级行的沟通联系,获取政策信息,有针对性地加以跟进。根据政策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工作思路,掌握好信贷投向,采取有效工作措施,找准上级政策与自身发展、宏观政策与当地经济的有力结合点,实现金融与经济协调同步发展。着眼于满足经济建设的信贷需求,重点加强银政、银企对接的次数、方式和效果。加快项目筛选、包装、审核、报批进度,实行项目与银行“一对一”对接制,确保信贷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各县区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国家货币政策形势,增强利用金融作用破解资金瓶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合作,让金融机构及时了解当地经济发展重点、融资需求状况,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经济金融互动双赢。

(二)突出信贷工作重点。

国家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有扶有控、有保有压的信贷措施。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必需突出信贷工作重点,优化信贷结构,确保重点领域、产业和项目的资金需求。

主要有冀中能源煤制天燃气、中煤张煤机装备产业园、河钢宣工工业园、三一产业园、中铁资源合作等战略性项目;张涿、张石三期等高速公路续建工程项目;京新三期、张承二期、京蔚、二秦、京尚等拟开工项目;张集、张唐、京张城际、蓝张等铁路建设以及军民合用机场、海关等空港、内陆港建设项目以及五大产业集聚区、四大物流园区、其他各类专业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入驻企业等。1.加大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重大产业支撑项目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突出对“4+3产业的信贷支持。依照《关于金融支持“4+3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结合产业特点提供信贷支持。重点支持大境门、堡子里、云泉禅寺维护性开发和清水河洋河景观走廊、环城绿色长廊等项目建设;对滑雪小镇、温泉小镇、葡萄酒文化休闲聚集区、环北京休闲旅游度假带等景区景点。积极发明条件,提供更加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乡镇领导班子换届执行建议
       市执法监察意见
       强化白蛾防治工作
       政府节能工作意见
       推进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实…
       加快城镇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建设实施意见
       农村药品监管供应网络建设意见
       农村敬老院建设意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意见
     
    党报党刊发行会议上的讲话邮政局
    广电局安全生产计划
    卫生医疗下乡综合实践
    迎国庆保安全安全生产大检查总结
    超市清仓活动策划方案
    业绩创新管理报告
    教师元旦联欢节目串台词
    村委人口与计划生育考核办法
    城管局公共管理行政学习计划
    乡镇推行环保旅游型城镇发展计划
    加强市政服务中心建设意见
    市政务工作要点
    试论政府秘书整体性人才资源
    把依法行政观念贯穿于整个政
    镇政府创业服务年活动方案
    县政府开展创业服务年实施方
    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
    市政府争先创优总结
    政府领导为民办实事的个人材
    政府教育发展情况的自查汇报
    政府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