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农村工作意见 >> 正文
扎实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今年我省农业和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进程,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只有立足于城乡全体居民,切实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保护好农民群众的利益,让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只有着眼于所有城镇乡村,着力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推动农村社会进步,力,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联系,在落实科学发展观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重要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必须走工农协调发展、城乡共同繁荣的道路。但由于长期形成的城乡分割二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城乡失衡状况没有根本改观,农村发展与建设明显滞后,农民生活水平还不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只有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小康。只有农民过上宽裕文明的小康生活,才能提高农民购买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因此,必须从解决农民最急需、最迫切的生产生活问题入手,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进程打好基础。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是我省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农业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基础,农村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部分,农民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力量。我省在新一轮发展中形成的“四个推进”的指导思想、“四个基本”的目标任务、“四个关键”的工作要求,在实践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全省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但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进程中,农业依然是最薄弱的环节,农民依然是最困难的群体,农村依然是最大的难点。通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集中更多要素投入农村,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整体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有利于提升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水平和层次。
  二、准确把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原则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长期的任务。按照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必须全面加强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努力推动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呈现新风尚,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乡村治理形成新机制,加快形成工业和农业相互促进、城市和农村共同繁荣的新局面,逐步建成富裕、民主、文明、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意见
       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村基层…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个人建议
       城管局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
       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社会主义新…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议
       县畜牧局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见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施意见
       调整和完善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意…
     
    [领导讲话]五四晚会主持词
    党委书记就职演讲辞
    小学少先队部署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学习讲话体…
    党风廉政建设调查报告
    公司统计个人总结
    电信工会创新成果申报材料
    供电所所长培训班结业典礼讲话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公路会议…
    交警队伍执法建设方案
    推进菜篮子项目建设工作方案
    推进质量振兴工作意见
    推进社会管理工作意见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方案
    推进扶贫开发实施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经济跨越式发展工作
    推进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工作意
    推进五公开工作意见
    推进生态治理和经济发展工作
    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发展工作意
    农村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