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农村工作意见 >> 正文
切实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意见

各乡镇党委:
为在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中,积极探索新时期加强农村党员先进性教育与实践的新路子,完善并建立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制度,进一步将农村党员教育好、管理好,充分发挥广大农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经县委同意,现就在“云岭先锋”工程中实施农村无职务党员设岗定责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省委“云岭先锋”工程的要求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和农村各项方针、政策、模范执行国家法律、法令,严格遵守党规党纪,坚持和维护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密切联系群众,正确代表群众利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基本原则
设岗定责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原则。要把是否真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新时期检验党员是否合格的唯一标准,岗位的设置要紧紧围绕农村工作的难点、群众关心的热点,把党员能做、会做以及需要党员发挥作用的地方作为工作重点。
二是坚持与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相衔接的原则。设岗定责既要从党员发挥作用的需要出发,又必须依据《党章》规定的权利与义务,做到合理合规。
三是坚持与村组干部职责相区别的原则。设岗定责要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在设岗定责过程中,要有利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工作的开展。不能以设岗定责代替村干部职能,也不能把村干部的责任推给上岗党员。
三、科学确定岗位
“设岗定责”,就是根据当前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和薄弱环节,按照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对党员要做到“五带头”的要求,把农村工作划定成党员能做且能做好的若干具体事务,根据各乡镇工作的实际,设置经济发展、村务监督、公共事务和思想政治工作四大类不同的岗位。经济发展类可设置科技示范岗、勤劳致富岗和计划生育服务岗;村务监督类可设置村组政务财务监督岗、村规民约监督执行岗、履行义务监督岗;公共事务类可设置社会治安维护岗和生态环境保护岗;思想政治工作类可设置政策宣传岗和文明新风岗。
四、岗位目标及职责
(一)科技示范岗
1.按照乡镇、村科技工作计划,每年做好1至2项农村实用科技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将实用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加强与乡镇科委、科协和农业科技部门的联系,引进示范项目;动员和带领2至3户科技示范户参与党员电教示范工程的实施。
3.结合农时节令和农事活动,采取举办现场科技培训和田头地角示范等方式,协助村、组每年举办不低于2期科技培训班。
4.带头搞好科普工作,每年向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提出2项以上加强科技工作的建议,为科技兴村作出积极贡献。
(二)勤劳致富岗
1.带头学习上级扶贫政策,并通过黑板报、会议等形式向群众宣传致富信息,带领群众观看一些反映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典型专题片,不断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致富本领。
2.联系2户以上“双缺户”,通过送项目送科技上门、送优良品种上门、送实用技术上门等活动,使贫困户能掌握2门以上实用技术,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3.做好党员干部结对扶贫工作,及时向乡、村反映帮扶对象生产、生活的基本情况。
4.协助村“两委”制定年度扶贫计划,做好各项扶贫活动的服务工作。
(三)计划生育监督岗
1.带头学习和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1] [2] [3]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
       农村村干部队伍建设意见
       贯彻自治区党委和改进农村基层党…
       农村村党支部班子成员选拔任用中…
       农村党员中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意见
       做好当前农业和农村通知
       农业和农村意见
       市创建省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市推进…
       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
       推进农业十化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
     
    学习贯彻胡锦涛中纪委七次全会讲…
    清收金融不良资产案件律师实务研…
    反腐倡廉心得体会观看反腐倡廉警…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做好学校德育
    治安大队半年总结暨下半年安排
    城区管理现状调研报告
    区领导全区计划生育会议讲话
    六一国际儿童节献词
    县委书记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会…
    示范社区党组织揭牌仪式讲话
    农村危旧房改造工作方案
    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工作方案
    争创农村公路示范县工作方案
    农村医疗救助工作规则
    改善农村支付环境管理办法
    农村特色产业发展管理办法
    农村社保实施工作意见
    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代表实施
    农村党建保障机制发展实施意
    农村居民建房管理工作意见
    农村工作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