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意见 >> 活动实施意见 >> 正文
建设节约型机关实施意见

机关各承包口,镇直各单位:为切实发挥机关、事业单位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表率作用,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精神和省、市、县委关于加强节约型机关建设的要求,镇党委、镇政府研究决定,在全镇开展节约型机关建设工作,特制定《稻庄镇建设节约型机关实施意见》如下:一、广泛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建设节约型机关,需要动员机关、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积极参与,牢固树立节约意识,倡导节约文明,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新风尚。镇机关、各事业单位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宣传、发动工作,教育、指导和规范工作人员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自觉养成节约每一度电、每一杯水、每一张纸、每一滴油的良好习惯。要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宣传报道,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舆论引导和监督作用,努力在全镇营造建设节约型机关的浓厚氛围。二、突出工作重点,狠抓要害环节建设节约型机关涉及方方面面,镇机关、各事业单位要按照建设节约型机关的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实施重点突破,真正把建设节约型机关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节约用电1、所有机关、事业单位要采取严格的节电措施,降低能耗。2、办公室、会议室等办公区域,夏季空调温度不得低于26摄氏度,冬季不得高于20摄氏度,做到“无人时不开空调,开空调时不开门窗”。3、要合理控制照明光源,尽量采用自然光照,尽可能少开灯或不开灯。办公照明要一律实行分路控制,根据需要开启照明灯;公共区域的照明灯具要安装自动控制开关,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离开办公室时要随手关灯。4、使用电脑终端、传真机、复印机、碎纸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要尽量减少待机时间,下班后自觉关闭各类电器设备电源。5、饮水机要随用随开,下班时要及时关闭。(二)节约用水1、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治理,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安装或更换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使用非感应式自来水龙头时,流量要适中,不用时要随手关紧,避免“长流水”现象发生。2、有绿地单位要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科学地喷灌绿地,尽可能利用雨水或废水养护绿地,节约绿化用水。同时,今后单位院内提倡多种树,少植草皮。3、提倡驾驶员自己清洗车辆,原则上不得到有偿服务场所清洗车辆,严禁使用高压自来水冲洗车辆。(三)节约能源1、镇机关、各事业单位在进行基础设施改造、购买或更新设备时,要积极采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产品,逐步淘汰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能耗设备或产品。2、除未安装空调设备外,禁止使用电暧器等移动式取暖设备。3、机关工作人员进行一般性公务活动时,要尽可能乘坐公交车。确需使用公务车辆时,能几人同行的,不得分别乘车。进行集体公务活动时,提倡集体乘车。4、加强公务用车治理,严格控制公车私用。5、要根据车型和排气量,科学核定油耗定额,合理确定车辆使用年限,及时报废、淘汰环保不达标、油耗高的车辆。(四)节约办公用品1、所有机关、事业单位要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制定办公设备配备标准,严格控制办公设备采购。有条件的单位,要试行办公经费和办公用品包干制度。2、要充分利用电子政务信息共享功能,严格控制纸制文件等印刷数量,并提倡采用再生纸。3、机关工作人员要尽可能降低纸张消耗,尽量在电子媒介上修改文稿,减少重复清印次数,原则上不超过3次。提倡双面用纸,对使用过的信封、复印纸要进行再利用。4、打印机、复印机的油墨、墨粉用完后,要提倡重新灌装,再次使用。5、机关工作人员要尽可能使用钢笔,减少圆珠笔或其他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量。6、提倡使用自备茶杯,接待来客时使用配备的常用茶杯,

[1] [2] 下一页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印发沈阳市司法局为振兴沈阳老工…
   开展满足不满足科室评选暨基层站…
   做好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
   高压线路下违章建筑整治实施意见
   乡镇广播电视网络整合实施意见
   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
   开展创建全国老龄先进县活动实施…
   市区落实门前五包开展综合整治活…
   春运期间进行集中安全治理整顿实…
   煤矿安全整治实施意见
 
三位劳模不寻常的相聚
矿工会职工之家建设方案
质监局创业创新发展报告
我党性分析报告
反腐倡廉心得体会大力抓好警示教…
科学发展观讲稿提纲学校
小学妇女节活动方案
快板改革
围绕三个入手推进活力和谐企业建…
卫生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
建设现场公示管理办法
农民合作社建设实施意见
城镇规划建设实施工作意见
建设工程钢筋质量管理工作意
公益事业财政奖补建设意见
城镇规划管理建设意见
基础设施建设意见
加强企业党员建设意见
钢铁及金属材质基地建设意见
循环工业园区建设意见
活动实施意见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