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工作要点 >> 正文
国土局深化资源宣传发展要点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宣传教育组织原则;宣传教育工作重点;几点要求这几个方面进行讲述。其中,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国土资源的内容、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法规、大力宣传我市节约集约用地,土地二次调查,征地拆迁,土地执法监察,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出台的重大举措和成效、大力宣传推进城市化重要意义、加强对分局内部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依法行政,国土政策,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宣传教育原则包括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分工协作,积极联动、协调力量,建立“大宣教”格局;工作重点包括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加强信息报送工作、加强重点时段宣传、加强经常性宣传教育工作、加强一线宣传教育工作、加强内部培训教育、加强宣传教育载体创新;几点要求包括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宣传效果和加强宣传教育结合等,具体材料请详见下文:
20*年,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工作总体思路:以市局关于国土资源宣传教育工作意见为指导,按照全区宣传思想工作要点和分局年度工作目标要求,围绕中心、突出重点,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创新载体、加大力度,科学安排、务求实效,积极构建国土资源“大宣传”格局,努力营造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良好氛围。
    一、20*年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国土资源的内容,重点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严格保护耕地,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大力宣传国土资源管理政策法规,重点是《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3号)、《关于严格执行有关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法律和政策的通知》(国办发〔20*〕71号)等主要文件精神;
(三)大力宣传我市节约集约用地、土地二次调查、征地拆迁、土地执法监察、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出台的重大举措和成效,介绍、推广国土资源管理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
(四)大力宣传推进城市化重要意义,城市化建设对*经济发展、10%留用地政策在城市化建设中对村级经济发展重要作用和防违控违有关政策要求;
(五)大力宣传市局、分局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所做工作、先进典型、经验做法、优秀事迹以及为基层组织和群众提供优质服务的举措和成效;
(六)加强对分局内部工作人员的政治思想、依法行政、国土政策、业务技能等方面的培训。
    二、宣传教育组织原则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建立由局长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所负责人为组员的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局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各项具体工作,各科(室)、所按照职能分工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
(二)分工协作,积极联动。各科(室)、所要树立宣传主人翁意识,密切配合,确保宣传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国土所要发挥人熟、地熟的优势,加强与镇(街道)、村(社区)协调联系,做好一线宣传的有关工作;其他科室要根据自身工作特点,保证人员,做好有关宣传工作。

(三)协调力量,建立“大宣教”格局。要积极向区委宣传部汇报,加强与区依普办、司法局、环保分局、区教育局、团区委、少工委等区级有关部门和各镇(街道)的沟通、联系,整合宣传力量,拓展宣传空间,发挥整体宣传作用,形成全区国土资源宣传“大宣教”格局。

    三、宣传教育工作重点

(一)加强宣传报道工作。加强国土资源动态宣传报道,突出宣传国土资源基本国策和法律法规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国土局监察服务发展要点
       街道社区文体服务发展要点
       旅游局强化商贸管理要点
       统计局加强执法服务发展要点
       城管局深化行政审批要点
       科技经济园党建发展要点
       社区街道深化党风廉政要点
       卫生局医政卫生发展要点
       国土局完善资源管理要点
       廉洁国土要点
     
    公司安全奖惩制度
    六一活动串联词
    学院领导竞聘演讲3则
    200年创先争优活动管理制度
    新时期衡量共产党员先进性根本标…
    雷锋事迹
    电信企业思想政治论文
    机电车间职员个人总结
    乡镇资产清查报告
    会计主管竞聘报告
    乡镇国土体改实施工作意见
    国土局分局履职工作报告
    国土资源局土地宣传资料
    教育局深化全程德育交流材料
    国税局深化政务公开交流材料
    教育局深化义务教育交流材料
    工商局深化建设服务交流材料
    国土局服务管理交流材料
    国土局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流材
    纪监局深化学习调研交流材料
    工作要点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