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旅游工作计划 >> 正文
党政部门旅游详细计划范本

2009年,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湖北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市政府保增长、调机构、上水平的政策,沉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大旅游基础设施与旅游产品建设力度,全面推进旅游发展各项工作,促进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发展方式,努力促进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

旅游业发展目标是:力争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165万人次,门票收入2000万元,实现旅游总收入5.6亿元,继续保持10%以上的增长速度。力争全年旅游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亿元,旅游招商引资2亿元,新增a级景区1家,新增星级饭店2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达到7000人,持证上岗率达到90%。

重点推进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把握国家扩大内需方针政策,掀起新一轮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高峰。

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方针,进一步借助各种力量,扩大旅游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一是借助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县市机遇,争取国家、省交通部门资金支持,投资4.1亿元,按照建设“一条示范路、打造两大工程、形成三个长廊”的理念,建设赤壁古战场旅游快速通道,即:建成一条文化旅游、科技环保的示范路;打造国省道改造的精品工程、打造服务民生、生态文明的“和谐工程”;建成以“三国赤壁之战”为历史背景的文化长廊、具有地方人文特色的绿色长廊、以沧湖省级生态农业示范区为龙头的生态长廊。目前项目建设已经全面启动,今年底可以全线通车。二是加快建设赤壁镇小城镇建设,形成新的旅游集散中心。去年,省委书记罗清泉同志来赤壁调研时,提出了要把赤壁镇建设成为“10万人规模的历史文化旅游名镇、鄂南长江物流中心、赤壁经济增长极”。这对旅游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促进,目前,赤壁镇小城镇建设正在聘请华中师大旅游规划与景观设计院编制《赤壁镇旅游名镇区域发展规划》,今年内将全面投入实施,建成后赤壁镇将成为我市继城区以后一个重要旅游集散地。三是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村休闲旅游试点村。以沧湖生态农业开发区和茶庵岭温泉村为试点,把推进新农村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结合起来,探索一条以旅促农、以旅助农、以旅富农、以旅兴农的科学发展道路,沧湖农业生态开发区以采莲、钓渔为重点打造度假、休闲、景观欣赏、体验农家乐趣的新场所。茶庵岭温泉村依托温泉开发项目形成一个以自然景观和农事活动有机结合,集生产、观赏、度假、会议于一体的新型生态温泉度假区。

(二)实施重点项目建设,优化旅游经济发展方式。

实现由旅游资源大市向旅游经济大市的转变,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的转变,必须要有一批名优旅游产品为支撑,我们首先要积极策划一批项目,向省旅游局申报,争取纳入省项目库,利用项目资金带动旅游产品建设。其次是协调好五龙山温泉休闲度假区一期项目、龙佑温泉度假区二期项目、赤壁古战场开发项目等重点在建项目的建设工作,搞好服务,确保在年内全部投入经营。第三积极做好陆水湖整体开发项目的洽谈与前期工作,力争进入实物投资阶段。

(三)策划一系列针对性强的促销活动,拓展旅游市场。

开展促销活动拉动消费,是保证旅游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措施。今年旅游促销工作的主要安排是:以华中旅游市场为重点,以整体形象塑造为目标,开展多种形式的旅游推广活动。①围绕建国60年,重点策划第十二届三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地区加强旅游规划宣传计划
       文化旅游部门规划
       市文化旅游部门部署
       市旅游部门打算
       区域旅游教育培训工作计划
       学生会总结
       信息工程学院学生会计划
       质量工程学院学生会计划
       院学生会计划
       学生会计划5
     
    最新婚礼领导讲话
    市政公用事业系统科学发展观学习…
    校区图书管理员个人总结
    城区客运中心管理处工作计划
    怎样完善新时期老百姓政协实践本…
    煤矿运动会入场解说词
    民政局深化宣传教育整治方案
    基层干部讲正气意见
    元宵习俗
    县长党风廉政建设自查报告
    党政信息化工作要点
    卫生部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方
    党政规范性文件制定计划
    党政政务督查工作管理办法
    党政系统部门工作考核管理办
    党政机构公务用车管理办法
    党政领导干部工作责任管理办
    党政非税收入管理办法
    党政村务公开工作方案
    乡党政年终工作总结
    旅游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