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学校工作计划 >> 正文
学院安全工作计划5则

身安全负全面责任,把安全责任及安全教育做总抓手,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始终,创建“平安校园”。

二、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扎实开展好安全教育活动。

以“珍爱生命,安全第一”为主线,突出“安全伴我在校园”的主题,通过宣传教育,使全体师生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培养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避免事故发生,确保师生人身和学校财产安全。

三、以活动为载体,形式多样地开展“教育安全月活动”的宣

(一)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师生安全意识。

1、通过校园宣传栏、黑板报等阵地,广泛宣传消防、交通、饮食卫生等方面的安全常识,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2、充分发挥了我校的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阵地的作用,以学校《学生安全常规》以及《安全知识手册》为素材,大力加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克服麻痹思想,让学生牢固树立“时时讲安全、处处讲安全、安全第一”的思想。

3、认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深入学习和贯彻《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及《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增强依法执教、依法管理的意识,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增强责任意识和防范意识,提高处理安全问题的能力。

(二)以活动为载体,增强安全教育的效果。

1、《平安校园平安你我他》——“安全月主题”系列班会

6月12日,学校人手一册分发“供用电安全宣传画册”,丰富安全教育素材,组织学生在班队课充分阅读,认真实践。

2、6月17日下午,全校师生共同收看了安全教育系列片,提高了每个同学安全教育意识。无论是班主任的教育,还是学生的讨论素材等都是从身边经常发生的事为依据进行组织班会的。会后学生们在撰写安全教育心得体会中写道:只要我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证自己的安全,保证他人的安全,我们的校园就会同危险与侵害等挥手说再见。

3、6月19日下午,举行进行一次紧急疏散演习,让学生们在遇到紧急情况下(如地震)时能快速的转移到安全地带,防止紧急情况下容易发生的拥挤,踩踏现象造成伤亡。

总而言之,我校的安全教育工作常抓不懈,常抓常新。正是因为我校能从实际出发不断健全和完善学校有关安全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才形成了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和学生教育工作有章可循,以章办事的良好局面。今后,我校将进一步重视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及时解决安全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提高学校安全教育工作水平。

学院安全工作计划5则(三)

一、安全工作:

1、学期初,学校便按照教育局安全科要求,重新制度完善学校所有安全制度、安全预案,重新层层签定安全责任书。布置各班及时召开“安全主题班会”,提高全体师生的安全意识。

2、认真安排3月31日全国第13个安全日活动,及时写出活动方案,在各级部召开安全日主题班会,门厅前悬挂安全横幅,制作安全版面对安全工作进行宣传,活动结束后写出活动总结。

3、4月份,认真组织有关人员迎接章丘市安全大检查,对照检查项目,查缺补漏,制定安全制度、预案等三十余项,认真检查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自行整改,新增8个灭火器,为5个灭火器充压,在章丘市安全大检查中,未检查出问题,学校安全工作受到检查人员的高度评价。

4、认真组织五月份防灾减灾月和六月份学校安全月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校区教导处工作计划
       校区图书馆管理工作计划
       中心小学教导员工作计划
       中学教学管理员工作计划
       学校教研室工作计划
       校工会办工作计划
       学校总务处年度计划
       小学下学期半年工作计划
       教育局党委半年工作计划
       商业高校老干部工作计划
     
    护士护理培训发展计划
    金融类职员履职述职报告
    财政局长创业服务年动员会讲话稿
    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会议讲话
    国有企业效能监察会讲话
    社区双拥计划
    学生营养餐管理工作意见
    农村妇女新经济组织情况调研
    书记煤矿下半年会议讲话
    清明节祭祖讲话
    非煤矿山安全整治实施意见
    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意见
    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意见
    消防安全检查活动方案
    药品安全评价实施工作方案
    药品安全机制建设意见
    乡村消防安全扶持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汇报
    食品药品安全办职责实施意见
    学校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