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计划 >> 年度工作计划 >> 正文
小学计划

抓德育五育并进  保质量全面提高     今年是教体局教育质量提高巩固年,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很好的落实上级的工作部署,根据上级工作安排,结合我校实际,经校委会研究,本年度学校工作安排如下: 一.仍然坚持“以德治校、以德立校”的德育教育工作思路,走好自己的德育教育路子,认真落实好德育教育工作 德育是五育之首,在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因为德育教育首先 要解决的是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基于这一点,结合我校几年来德育工作的成功经验,今年德育工作将侧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1.坚持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大方向,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细化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中,建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德育教育工作体系,形成良好而坚固的德育教育屏障,使学生在学校受到的共产主义道德教育,在社会上受到良好的监督,在家庭中得到彻底的巩固,形成“学校教育、社会监督、家庭巩固”的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从根本上提高未来公民的道德素质。 2.多渠道拓展学校德育教育。以思想品德课教学为基本依托,坚持各科课堂德育渗透;以落实《小学生守则》和《一日常规》为日常教育形式,坚持德育养成教育;以各种活动为辅助形式,坚持德育专题教育。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德育考核和监督机制,将德育考核做为师生考核的一个重要内容。 思想品德课是对学生进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校内基本形式,任课教师必须认真对待,开足课时,不得无故挪课、拖课、突击课,必须按课表要求上齐上足。此项工作将作为学校教学检查的重点来落实。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随时对各班落实守则和常规情况进行检查,以班为单位进行评估,对违反守则和常规的现象,及时进行批评和处理,并对违纪学生所在班级扣分,记入班主任工作常规考核中。以班队会、精神文明活动周、扶贫助残、广播站、手抄报、板报、春游、秋游、节日庆典等活动为主题教育形式,对学生进行集中德育强化教育。 3.抓好教师队伍德育教育。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教育主题,使教师树立起服务意识,严格落实教体局师德建设方案,加强师德学习,全方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道德素质。 二.走好学校 “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内强素质,深挖潜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路子,全面抓好教学质量提高工作,向全旗教育质量巩固年献礼 教学质量是立校的根本,是学校的生命之源,是教师的生存之基。教学质量的提高,不仅仅是关系到教师声誉、学校声誉的小问题,同时还是关系到百姓的利益、社会的期待、国家的未来的大问题,因而,我们要站在“三个代表”的高度,去理解、去落实这项工作。 1.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立足本校,放眼全镇,结合实际,结合我校及我地区的实际,根据学生现状,因班而异,因人而异,有针对性的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加强低年级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注重学生各项能力,尤其是基本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改革上。阅读教学更加侧重于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表达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作文教学进行“积累作文”试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放在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培养和操作题教学上。各科均认真落实“培优固中带差”工作,即对优秀生进行重点培养,保证其有强劲的发展后劲,对中等生进行全面巩固提高,确保其有强劲的发展势头,对暂差生做好转化工作,保证其有强烈的发展欲望。各科,尤其是语数课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对此要有明确的表述,在工作中要认真落实,以巩固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 2.抓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小学最新最新学计划
       优化发展环境计划
       中学下学期计划
       干部人事计划
       地级市十一五经济发展计划
       银行培训计划
       社工站计划
       度田乐村综治计划
       最新公安局政治处计划
       第一学期保教计划
     
    质监局质量安全管理会讲话
    带着爱心过中秋晚会台词
    药监局干部述廉报告
    职工信访程序规定
    工商业领导考察报告
    全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会议讲话
    农产品出口促进工作计划
    档案局档案馆档案接收征集制度
    医院一周年领导演讲稿
    政法综治讲话
    加强中小学老师团队建设意见
    中小学校舍收费优惠实施意见
    中小学教师培训站规划工作意
    中小学老师参加远程培训管理
    加强中小学老师队伍建设意见
    中小学人事改制实施工作意见
    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方案
    中小学饮食安全情况报告
    新学期小学工作总结
    中小学校舍安全专题调度会召
    年度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