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学习材料 >> 正文
浅谈职工思想政治方法创新


新形势下,人们的思想活动和行为方式发生了许多变化。那么,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也要随之变化而变化,既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更要与时俱进,大胆进行创新,唯此,才能适应当今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求。
  一、坚持以人为本,充分体现“人性化”
  一个人在漫长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庭生活上有矛盾一时无法解决或是因为子女上学、就业出现问题而产生烦恼,或是因为工作上不顺心,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而感到心中不快。这些应该说是很平常很正常的事情。作为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必须重视这些从表面上看起来不算是大事,而又确实影响职工积极性的事情,主动把它看成是自己的事情、大事情,关心和帮助他们,极具人性化地解决问题其必然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人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得到组织上和领导的关心,亲人与朋友的帮助。只要在这个时候伸出援助之手给他关心与帮助,他一定会更好地做好自己本职工作,以实际行动往返报社会和大家的关心与帮助。
  因此,在企业、在单位、在班组,无论职工在什么时候,无论他是谁,只要家庭生活中出现了“生、老、病、死”之类的“红、白”喜事或是有什么自己难以解决的矛盾与困难,以及思想上产生了什么解不开的疙瘩的时候,各级组织,非凡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主动“必访”,把握第一手资料,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上存在的实际困难。-
  二、工作方式方法要因人因事而异
  人的思想产生这样或是那样的想法,出现这样或是那样的问题都是有其根源和原因的。因此,在职工的生活和工作中出现困难,思想上产生矛盾或是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的时候,各级领导干部在做思想工作的时候切莫一刀切,一定要根据人的年龄、工作长短、文化高低、性别和性格不同等客观实际情况,因人因事而异对症下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能一刀切。更不能用旧的方法嫁接,硬套。
  三、提高办事透明度,消除职工不必要的“猜疑”
  在企业中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企(区)务公开制度,不断提高企业办事的透明度,主动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的民主治理和监督。该公开的事务而不进行公开或是搞暗箱操作,职工就会有想法,群众就会猜疑,即使办事的过程中,没有徇私枉法-,人们也不一定会相信。因此,不断提高企业办事的透明度,主动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的治理和监督,同样是做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当然,不断提高企业办事的透明度,全面推行厂务公开制度主要是指企业应当和可以公开的事务。例如:职工普遍关心的劳动人事和工资分配制度改革、生活福利、重大的技改项目和生产经营决策等直接关系到职工个人切身利益的热点问题。公开工作要主动征求广大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更新公开的内容和改进工作方法,以求最终达到主动让职工群众参与企业民主治理和监督的目的。
  四、主动创造政工

工作“大格局”
  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传家宝,它是经济工作和其它工作的生命线。因此,做好过细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保持职工队伍的思想稳定,千-方百计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和创造性,就必须全面开创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的“政工大格局”,主动把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放在与不断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技术指标和经济效益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千方百计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为集团公司在新起点上再创辉煌作贡献。

《浅谈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创新》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思想道德建设
       教育是职业道德建设重要手段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历年真题回放
       中秋节来历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军事知识…
       机关党建警句征集集锦
       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军队医院改革发…
       学会熟悉并接受项目治理中角色冲…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值班室应…
     
    庆教师节大会开幕词
    乡镇公务员年终总结
    联谊会新年致词
    机关干部作风整顿和商业贿赂治理…
    科技文章列表
    夏季存粮安全检查总结
    五四周年及表彰大会讲演词
    广电系统干部述职报告
    做好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工作意见
    红十字会科学发展整改措施
    职工医疗保险住院费结算管理
    城镇职工门诊医疗费补贴管理
    干部职工体检工作方案
    镇卫生院职工住房活动方案
    发改局履职工作汇报
    人大履职工作汇报
    国土局分局履职工作报告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语域知识
    职工运动会入场词
    中学教职工代表大会研讨稿
    学习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