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行业分析报告 >> 正文
半年个人银行业务经营形势分析

  
  一、总体经营情况

  个人银行类存款6月末时点余额为18115万元,较年初下降111万元,其中储蓄存款时点余额为18016万元,较年初下降32万元;信用卡个人卡存款余额为99万元,较年初下降75万元。个人银行类存款6月末日均余额为18650万元,较年初增长318万元,其中储蓄存款日均余额为18420万元,较年初增长366万元,信用卡个人卡日均余额130万元,较年初下降48万元。个人银行类存款日均余额在全区排名十一位,在县支行中列第二位。速汇通手续费收入2.35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22%,全区列第五位;龙卡营业收入2.1万元,全区排名第六名。

  (一)储蓄存款总体走势波动较大。

  上半年储蓄存款起伏较大,呈“m”形波动。年初充分抓住“两节”吸存旺季,及早行动,存款呈现快速增长,2月份时点新增最高实现1200万元。4月初呈现逐级回落走势,5月份又创造时点新增的新记录,1300万元。6月中旬开始又出现储蓄存款大幅下降的局面,年内首次出现负增长。造成储蓄存款波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新增存款结构中季节性大额存款占比较大,自然增长比例较小。可以说多年以来我行的储蓄存款增长主要靠季节性大额存款。年初存款的增长主要由于吸收了一部分季节性资金,如粮库、种子等部门存款和地方企业改制对职工工龄买断资金,随着这部分资金陆续支取,我行的存款也随着逐级下降。应该说大额存款为我行储蓄存款增长发挥主导作用,但由于其稳定性差的原因也使我行存款历年来一直呈现上下波动的情况。

  2、分配政策不连续,兑现不及时影响了部分员工的吸存积极性和持续性。由于每年年初市行都要对当年绩效工资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因此每年的2、3月份都成为政策真空月,因此员工对绩效工资分配政策持一种观望态度。特别是今年2季度绩效工资一直未兑现,也使部分员工对吸存的认识淡漠。这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全行吸存工作的开展。

  (二)储蓄网点之间存款增长呈现分化状态。

  全行各储蓄所的存款增长情况十分不平衡,呈现两极分化。大虎山市场储蓄所、储蓄专柜、建新储蓄所存款呈现稳定增长,住宅楼储蓄所、建行储蓄所、大虎山储蓄所、房产储蓄所增长乏力或呈现负增长局面。出现上述分化状态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区位分布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储源特点。我行几年来储蓄存款的增长情况充分说明部分储蓄网点的区位分布不合理。如住宅楼储蓄所、建行储蓄所由于位于多家金融机构储蓄网点的密集区,且周边储源有限,因此上述储蓄所多年存款增长不力。特别是近年来同业不正当竞争手段频出,使我行这些储蓄网点在众多网点夹击中难于突围,实现自然增长,只能通过个人吸储维持存款稳定。大虎山储蓄所曾是我行的高产所,但由于去年工商银行一家储蓄所迁址至邻近,并以其代办铁路资金结算的优势,代发铁路职工工资,从源头上分流该所存款。从目前看来上述不利局面还难于改变。

  2、由于历史的不利因素尚未消除,影响了存款增长。大虎山储蓄所由于2001年连续出现几起不良事件,在当地造成了负面影响,加之工行储蓄所分流,使该储蓄所存款在去年一度连续6个月下降。扭转不利局面,重新实现快速发展局面还要假以时日。现建行储蓄所是原建行储蓄所和桥东储蓄所合并而成,当时桥东储蓄所不足1000万元,从帐户变动情况看,近三年来原桥东储蓄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个人党性分析总结
       个人党性分析
       县半年种植业生产种植情况分析与…
       园林局半青年文明号创建情况分析
       半年全旗农牧业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县半年第三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半年公司员工思想动态分析
       政研室半年分析
       乡半年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分析评议阶段…
     
    城管局党建发展实施意见
    200年卫生要点
    党风廉政建设促进司法行政全面发…
    县长经济形势分析会议讲话
    树立科学发展观推进县域新跨越
    全工商行政治理会议讲话
    学校副领导就职演讲
    新课改高考方案
    卫生城创建讲话
    校长深化文明教育讲话
    个人住房信息创建工作方案
    市委年度上半年情况报告
    环保局半年工作计划
    人民法院半年工作总结
    市房管所半年工作总结
    安监局半年总结
    交通运输局半年总结
    济贸局半年情况报告
    先进单位和个人评选工作方案
    市文广新局半年总结
    行业分析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