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情况报告 >> 正文
安全大抽查情况报告

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强化管理、杜绝违章、消灭事故”的安全管理要求,并驻地及拌合站设置了安全管理制度牌、防火管理制度牌和安全操作等标牌,同时在施工现场关键位置和事故易发位置设置了安全警示标语、标牌等安全标识,通过多渠道、多方式的安全宣传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有一个新的提高,为下一步安全施工、规范施工奠定了基础。

3、环境文明施工情况

作业现场设立“五牌一图”,施工点周边设立安全警示文明标识牌。施工现场要求作业班组工完料净,模板、钢筋、小型机具等材料必须堆放整齐或送至料场,不得随意丢弃。设立专人。

4、落实检查情况

按照指定的安全检查制度,分部安质部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施工情况进行不定期检查。同时,每月由分部安质部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每次安全质量综合大检查由分部主管领导带队,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参加。对检查出的问题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原则下发整改通知单,并及时进行复检。综合检查主要对各施工点的安全防护、环境保护以及各施工点生活区的安全防护进行拉网式的大检查。检查完后召开会议,对在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立即作出处理决定,分部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人员,应积极地提出自已对发现的问题的意见和建议,真正实现安全工作全员参与。

五、隐患排查整改和危险源监控情况

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对全线的施工点进行危险源辨识,为更好的保证安全生产,对级安全风险工程编制专项安全施工方案。为防止发生因特种施工设备引起安全事故,制定相关的设备保养制度及操作人员的持证培训等制度。

民爆物品炸药库管理由三人同时管理,在进出库的民爆物品保险箱钥匙由我单位职工个人管理,炸药的运输到现场的使用过程中都另外增加我单位专人监管,并制定相关制度及民爆物品管理流程。

为现场隐患排查和危险源监控按要求从开始进行检查以来,安质部每月不少于15次的检查,并起到了实质性效果,已达到无安全事故。

六、应急管理情况

在进场以来,特邀请南部县明珠医院的急救医生等人到我分部详细介绍了各种急救知识。如急救中的诊断鉴别、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心脏复苏、触电、烧烫伤处理等方面都进行全面详细的讲解;特别是有关止血、包扎、心肺复苏、人工呼吸、骨折固定等现场演示。并在建立应急领导小组,制定应急预案29项。根椐预案要求在每个综合队设置相关的应急物资。

七、安全基础工作及教育培训情况

1、每月要对作业人员进行一次安全教育培训;对进场人员先教育后上岗。

现在现场作业人员达到1203人,共进行不同形式的安全教育人次约3012人次。

2、每天上班前都进行班前讲话,并且每一周都对本周的安全工作进行评述;

由于前期工作不完整,班前讲话从观音庵特大桥施工地点2011-10-23日开始进行班前讲话,半个月的时间分部内的所有开工点全部实行班前讲话。

3、对根据各位工作岗们,有针对性的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在转岗时再次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交底,在日常检查巡视中也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进行现场交流。

现场安全技术交底有挖孔桩、施工机械安全操作规程、隧道洞口施工、洞内施工等安全注意事项。

4、季节性、节假日对现场的安全生产进行专项检查;有冬季防火,节假日现场安全防护设置的专项检查。

5、每季度举行一次由各部门分管安全的领导参加的安全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校园暴力防管工作实施情况报告
       中学食品安全检查情况报告
       地税部门整顿情况报告
       市级领导廉洁自律情况报告
       无害蔬果基地建设情况报告
       招商局建设学习型单位情况报告
       广电工作情况报告
       街道社区工作情况报告
       医院纠正行风整治情况报告
       水利部门单位改善情况报告
     
    公司行政部办公室计划
    企业养老保险状况调查与思考
    企业财务员工规划
    教育局领导述职述廉回顾
    公司年终销售工作总结
    市人事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四个五…
    清明节的演讲稿
    交通局加强安全教育发展计划
    各界人士纪念政协成立55周年座谈…
    牲畜屠宰肉品销售管理细则
    消防安全检查活动方案
    药品安全评价实施工作方案
    药品安全机制建设意见
    乡村消防安全扶持实施意见
    加强春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意
    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汇报
    食品药品安全办职责实施意见
    做好安全生产及信访维稳工作
    加强食品安全整治工作意见
    加大安全生产行政问责力度工
    情况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