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工作汇报 >> 正文
防治当代大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汇报

当代社会中,大学生犯罪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大学生犯罪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一些所谓的“尖子生”也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从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些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

一、原因分析

1. 市场经济对大学生的行为、思想的影响

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处于一个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获得飞速发展。这种变化深刻地影响着社会成员,当然当代大学生也是被影响的一部分。这种影响是两面的。

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否认的巨大的积极作用,与此同时,也有相应的消极一面。由它带来的无序性引发了人们思想上的某种混乱。

2. 大学生自我价值观发生了变化

价值观是影响甚至支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自我价值出现了变化。在不否认主流是好的条件下,我们要指出有为数不少的人的思想出现了消极、颓废的倾向。主要表现在:

a.对自身及社会认识的变化:看到社会中大学生比例的上增,大学生失业现象的频繁,现代大学生已经不再有过去大学生拥有的那种认为自己是出类拔萃的优秀者的想法,他们的自我预期下降。这使他们极易产生消极颓废心理。

市场经济影响下,物质利益成为现实生活的重头戏,许多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诱发了众多大学生进行抢劫、盗窃、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甚至有些大学生为了经济利益,连最基本的道德也放弃了,例如:目前社会比较敏感而又众多的女大学生卖淫、大学生扮大款现象。

b.个人化个性化倾向:面对改革浪潮,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就出现了个人化、个性化倾向。这种倾向是对不承认合理的个人利益、个人价值的“反对”,具有一定的积极性,但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就很容易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从而容易产生犯罪。

3.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

大学生处于青年期,其心理正在迅速走向成熟但又未完全成熟,他们心理起伏比较大、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做事情欠缺考虑;加上大学生人生体验浅,而社会又极其复杂,故若没有正确的引导,他们很容易走上歧途,甚至诱发犯罪。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的不成熟性还表现在:他们心理的脆弱性上面,这种心理的脆弱,主要有原因有:a 对自我的要求过分高于自身的素质、能力;b 客观生活环境困难;c 父母过度关怀。

曾经被媒体热炒的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硫酸伤熊事件、北北京某高校学生马忠义携带绑架案以及许多大学生因难以承受恋爱失意而导致的犯罪等等,都是因心理的脆弱而诱发的犯罪。

4. 社会文化的影响

由于改革开放,国内出现了多种文化。一些非主流文化的负面影响及不同背景的西方文化、港台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不可低估的影响。这些影响也是导致大学生犯罪的原因之一。社会的主流文化是健康向上的,对大学生起着积极的正面引导作用,但像色情、暴力、荒谬、享乐主义以及西方、港台文化中所宣传的私有化、极端个人主义文化及文化商业化作用下产生的文化糟粕,则在社会上起着极坏的影响,诱导大学生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5. 家庭因素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在的家庭无论经济条件好坏,都对自家的“骄子”给予过多溺爱。有的父母不惜省吃俭用,也要为孩子设计舒适的环境;经济条件好的,更是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要啥给啥。这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好逸恶劳,挥霍无度的不良习气,甚至导致犯罪的发生。

二、当代大学生犯罪的预防

预防是减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节能减排综合性措施工作汇报
       中学副校长个人工作汇报
       农村举行文化活动调研工作汇报
       汽车销售职工个人工作汇报
       机关单位安全目标检查个人工作汇…
       幼儿园学前培训实习工作汇报
       职业学院教务处工作汇报
       学校普及普通话情况工作汇报
       乡镇老龄人口生活现状工作汇报
       乡镇驻村扶贫干部工作汇报
     
    大学生党校学习结业入党思想汇报
    党支部换届选举报告
    选调生挂职培训体会
    200年第二学期学校教学计划
    中学开展重阳节活动方案
    婚礼致辞新郎新娘致答谢词
    组织部长发展换届选举讲话
    一岗两责心得体会
    团支书上学期总结和新学期计划
    民生建设工作意见
    防治小金库工作机制实施意见
    动物疫病防治工作报告
    水污染防治实施工作意见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
    加强气象灾害防治工作意见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意见
    回忆录写作与当代史存史
    民政局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国土局强化灾害防治督查方案
    卫生局加强血吸虫病防治整顿
    工作汇报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