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调研报告 >> 正文
村公寓房建设发展调研总结


 
     随着我市工业化、城市化步伐不断加快,土地作为经济发展不可缺失的基本要素被大量占用,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并衍生出“失地”、“失业”、“失房”等现象,造成新的弱势群体和不稳定因素。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保护动迁农民利益相统一,已成为当前我市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两个率先”过程中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一、农民公寓房建设基本情况

     目前,尽管我市农民公寓房建设尚处建设施工阶段,但是,随着工程建设的不断推进,政策措施的日臻完善,农民公寓房建设这一重大实践必将对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建设农民公寓房,是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动员农民响应政府号召“离土离乡又离房”,实施大规模的动迁,从而为大量建设用地腾出了空间,为加快发展、协调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建设农民公寓房,实行“拆一还一”政策,使农民的住宅产权不受侵害。安居才能乐业,把老百姓安置好了,变“阻力”为“动力”,才能凝聚人心,形成合力,这同样是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建设农民公寓房,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城市化的过程是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居民减少、城市居民增加,农业用地减少、非农建设用地增加的过程。全市首批规划建设的18个农民公寓小区,可安置农民拆迁户4150户左右,并且大部分规划在市、镇附近,[此文章由21秘书代写网 https:///独家原创]如果再配套完善社保、就业等优惠政策,必将激发广大农民进城、进镇的积极性,进而加快城市化进程。建设农民公寓房,是以人为本,富民优先执政理念的具体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两个率先”的核心任务是富民。在建设农民公寓房过程中,只要我们自觉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决不与民争利,用宽容宽厚的态度善待动迁农民,千方百计把农民公寓房建设好,努力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和生活质量,就能够使广大动迁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
 
    二、农民公寓房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推进农民公寓房建设的大方向无疑是正确的,但要让动迁农民愿意入住,取得预期效果,还需要尽快解决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受规划制约,布局、设计不尽合理。一是部分农民公寓小区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及城镇规划有差异。二是各镇因行政区划调整,原有的城镇规划及工业载体规划已经打破,而新的城镇规划及工业载体规划的编制工作滞后,客观上造成规划区范围难以界定,基层执行79号文件有难度。三是农民公寓房房型设计单一。目前,我市的农民公寓房房型一律为五层公寓楼,且房型比较单一,无法满足各类层次动迁户的需求。同时,农民公寓房的选址、设计、配套以及物业管理等未能公开操作,缺少广泛征求动迁农民的意见这一环节,动迁农民反响较大。受资金制约,工程进度进展缓慢。据测算,拆迁农户入住公寓房政府户均补偿费用需30万元左右,按在建的92万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1200元计算,全市需投入资金10多亿元。虽然大部分小区采用bt模式运作,但竣工后由政府出资回购。按太政发[20**]79号文件精神,公寓房建设由“两区”、各镇运作。目前,大部分镇存在严重的资金困难,回购资金无着落。部分镇因为承建方对资金问题顾虑重重,造成工程建设进度缓慢。工程建设的滞后,导致部分动迁农户长期居住过渡

[1] [2] [3]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农业发展体系建设调研汇报
       城市环境管理调研
       民政局实施行政改革汇报
       工会加强资源管理发展调研
       新农村建设文明发展调研
       征地制度发展调研
       劳动力资源就业发展调研
       农村经济服务发展调研
       学校教师科学发展观调研
       医院实践科学发展观调研
     
    离休干部先进表彰会议讲话
    员工庆七一建党87周年演讲稿
    戴区长在重点项目观摩会上的讲话
    八荣八耻演讲——一项面向未来希…
    办公室领导安全生产讲话
    社区服务中心周年庆典讲话
    农村语文结题报告
    计划
    尽职尽责不辱使命当选为市长后讲…
    市教育系统践行八荣八耻社会主义…
    乡村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农村公路管理考察报告
    农村公路养护管治建设意见
    农村公路巡查材料
    后勤公寓管理中心学年总结
    后勤服务总公司公寓管理中
    乡村公路绿化养护方案
    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公寓管理处
    推进街属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农
    农村公路建设实施意见
    调研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