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报告 >> 辞职报告 >> 正文
有关推动农民增收小结

为确保完成我乡2年内完成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187元以上的目标,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乡始终把农民增收工作做为全乡工作的重点来抓,咬定目标,强化措施,扎实工作,狠抓落实,全力促进农民继续稳定较快增收。现将主要工作汇报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此,乡委、乡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首先成立了由乡委书记长任组长、乡长任常务副组长、乡委、乡政府有关领导组成的促进农民三年增收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乡村干部学习培训、领导干部驻点包村、工作队入户帮扶等制度,责任到人,切实提高领导干部服务身手,改进工作作风,初步形成了强组织,重责任、讲实效”良好氛围,从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二)选准突破口。突出重点,集中精力向激进产业提效升级、特色产业做大规模等方向寻求突破口,大力发展种桑养蚕、养蜂、种植糖蔗、粉蕉等特色农业,引导农民走组织化、规模化、规范化之路。

三)狠抓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共硬化水渠3条,维修水利7宗,建设饮水工程4宗,利用旧房改造和新建蚕房123间。依靠得力的基础实施保证,不只打赢去年初的抗旱耐久战和10月份的洪灾,确保农民增收步伐没有收到影响,还进一步提升政府在农民中的公信度。

四)继续加强技术培训和推广。截至目前。参与人数1643人次。通过培训,选就了一批致富能手和种养专业户。

五)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乡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大力发展种植冬种瓜菜610亩。二是引进一家制药公司有意到乡投资办厂,拟把原光华厂闲置的工业厂房改造成厂房,利用外地区长年盛产的裸花紫珠药材提取生产紫珠干粉。目前已发动农民试种裸花紫珠40亩;三是引进企业介入的便文村整村推进和“乡村驿站”建设、番道村生态友好型发展示范基地建设等大项目建设。

二、取得效果

乡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放松,一年来。采取政策扶持、资金支持、培训指导等措施,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去年的增收目标计划为人均纯收入2537元,最终完成人均纯收入为2853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2.46%同比增长了22.39%

一)特色产业成为新支柱。全年我乡发展种桑总面积达到834.3亩。全年有118农户饲养蚕22批,共386.1张,产值25.11元,蚕农损失补贴57480元。其次,乡发展冬种瓜菜610亩产值134.9万元,糖蔗1321亩153.504万元;养锋107户1458群,产值17.115万元、饲养琼中山鸡9800只,产值34.3万元。此外还有织锦、分蕉等产业日趋幼稚,特色产业逐渐在农民收入中占据重要地位。

二)激进产业蓬勃发展。全年我乡粮食总产量达1384.5吨。同比增长4.1%槟榔产量264吨;益智产量25.5吨,木薯产量41.9吨,出栏肉类207.61吨,同比增长18.57%三鸟50261只,同比增长39.6%激进产业实现增效创收。

三)打工经济成为新亮点。乡以招商引资和实用技能培训为抓手。产值27.142万元。打工经济在农民增收中占的比重大幅提升。

三、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科技服务110工作的宣传力度不够。特色产业难以实施规模化合规范化发展。

二是乡农民“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问题还很突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三是种桑养蚕工作方面。信心缺乏,影响产业的发展,要加强这方面的政策宣传和培训力度。

四是农民综合素质

[1] [2]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工商部门年底小结
       有关卫生监管小结
       市档案部门年底总结
       市水利部门年底小结
       市供销社年底小结
       县国税局今年一季度小结
       县交通运输今年一季度报告
       县粮食单位第一季度小结及下一步…
       县政服务中心年终小结
       县科技局信息公开小结
     
    小学生环境调查报告
    乡村道路建设新思路调研报告
    乡镇党政工作指导意见
    干部要适应企业发展
    机要档案科半年总结
    98高考语文试题分析与导向研究
    农村义务教学工作情况报告
    治理政府采购领域商业贿赂专项意…
    区委书记科学发展观惠民大会上的…
    开展党我心中征文活动通知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指导意见
    推动大学生村官流动工作意见
    推动社会与环境共进工作意见
    推动人口计生工作上水平工作
    推动跨越式发展实施工作意见
    运输系统民主评议推动会上的
    召开大企业责任人推动会
    三年实施计划工作推动会
    文化中心工程推动会举行
    召开示范镇发展推动会
    辞职报告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