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作文大全 >> 植物作文 >> 正文
小草吸引了我作文300字

绿色是春天的颜色,它象征着生命的又一次萌发,而最能体现它的,就是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小草了。
   一场春雨过后,本来就不暖和的天气又加深了几分寒气,但不知什么时候,一棵又细又小的草从地里冒出来了,。现在是春天,但是天气并不好,小草能长大吗?我望着那棵小草,看着它在风的吹拂下晃来晃去。
   好多日子过去了,小草深深的扎根,吸收着水分,沐浴着阳光,它每天看上去都很快乐。我每天放学后,都会去看看它,直到有一天,我发现小草的茎不知被谁踩了,它已经有点枯萎了,当时我觉得,这棵小草一定没救了,过两天就会死去吧!从那儿以后,我就不去看它了。一天,两天,三天……时间过去了。有一次,我推车经过,居然看到小草,奇迹般的活过来了,我放下车子,小草的茎直挺挺的立在那里,它依旧对我傻傻地笑着……
   小草不引人注目,人们从来不会在乎它们,就像是日常生活中,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生活贫困的劳动者一样,虽然他们在默默地为人民做贡献,但是,他们的生活依然如故,他们人穷,但是他们的精神不穷,他们犹如小草一样,那么顽强,那么善良,那么勤劳,那么憨厚……

【写作指导:怎样让作文变得情趣盎然】

  人教社新教材第一册第七单元作文训练是自由写作实践,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校园内或家庭中的某一事物,写一篇作文。要写好本次作文,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事物生动的形象特征

  任何事物都有其固有的生动的形象特征,观察时就要抓住这些特点,并形象的描述出来,让人如临其境,如见其物。写植物,可以写其形态、高矮、颜色、气味等;写动物,可以写其皮毛色泽、五官四肢以及鸣叫声音等;写静态的物体,可以写它的大小、长短、颜色、质地、轻重等。()同时还要运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各种感觉器官从不同的侧面感知事物,抓住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下事物的不同情态,并选用准确的词句来表达。例如,同是红色,但枫叶火红、桃花粉红、红豆鲜红、红麻紫红、海松黄红,五种红色,各不相同。写作时就必须一一区别,不能一概而论。

  二、介绍一些相关的科学知识

  每一种事物都蕴含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写作时作一些相应的介绍,可以让读者获取一定的常识,更深的了解所写的事物。例如写植物,就可写其萌芽、开花、结果等生长规律及种子的传播、食用或药用价值等;写动物,就应介绍其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或者仿生学上的作用等;写静态的物体,就可以介绍其功用、内部构造、艺术价值等。而这些相关的科学知识,可以源于深入细致的观察了解,可以向字典或专业书籍取“经”,也可以求助于师长或者互联网。

  三、通过联想想象赋予其思想感情

  一篇介绍事物的作文如果只写出其生动的形象和相关的知识,那事物还是“死”的。要想把事物写“活”,还要通过丰富的联系和想象,赋予其“人”一般的思想感情。写植物,可以写出其特有的精神品质:如小草的坚韧不挠、青松的凌霜傲雪、翠竹的虚心劲拔、梨花的纯洁无瑕;写动物,可以写它的特别可爱之处:如狗的勇敢忠诚、猪的笨态可掬、免的机敏聪明、牛的忠厚老实;写静态的物体,则可以写出它特殊的来历(如课文《羚羊木雕》)等。同时要借助各种修辞手法,运用饱含情感的语句,把这些特殊的感情表达出来。

[1] [2] 下一页

来源:https://www.98523.com/zwdq/zhiwu/201401/204186.html
  • 上一个作文大全:
  • 下一个作文大全: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柿子作文200字
       美丽的水葫芦作文350字
       小草的自述作文500字
       可爱的水果——西瓜作文400字
       苹果的自述作文450字
       严寒中绽放的花朵作文350字
       仙人掌作文600字
       蟹爪兰作文300字
       爱的痕迹作文
       一百元作文
     
     美丽的海棠花作文
     家乡的樱桃作文300字
     我的圣诞树作文300字
     水果之王——香蕉作文
     坚强的仙人掌作文400字
     我爱仙人掌作文
     黄豆发芽的启示作文300字
     老树爷爷病了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水果作文
     铜钱草作文
    小草的自述作文500字
    小草作文300字
    小树、小草、小花的对话作文
    写小草的作文500字
    小草露珠泥土
    假如我变成了一棵小草作文
    小草那顽强的生命作文
    吸引人的香蕉作文
    小草也美丽作文
    低调的小草作文30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