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小学作文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今天的品社课作文

今天是星期二,我们上了品社课。课上我们学了《可爱的家》,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家,小动物们也有自己的家,小鸟住在树上,小蚂蚁住在树下,小羊和小鸡也有自己的家。我们有些同学讲了自己的家住在什么地方,我们又看了书上的小朋友住在哪里还在图上圈出来了。是不是每个小朋友和小动物傍晚都要回自己的家呢?

【写作指导:怎样培养提高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对学生作文评价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传统观念认为学生将作文交给老师,即算完成任务,而教师则花大量的时间批改后,再还给学生,而学生只是看一看分数与评语。这样,评价变成了作文教学的终结,而不是一个环节,同时由于教师只看到评价的评判功能,而忽略了心理调节功能,那些经常得低分的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受到了挫伤,也就失去了写作的兴趣。为了能有效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提高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能力,我们对传统作文评价方式作了一些改革。

  1、延时评价。传统的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定下来,即使修改的再好,也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那些暂时不能得到高分的作文,通常是先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树立信心,再把需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既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也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渴望重新修改作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而教师则根据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再行评价打分。

  2、多次评价。一篇作文一个分数,这就把学生每次的习作水平看成了一个不变的“常数”,客观上也就抹杀了他们进步的可能,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实行一篇多练,每练一次,进步一点,就加一次分。这样将传统的“孤立、静态”习作行为转变成过程性、动态作文。()既给学生机会,又能调动兴趣。

  3、舍得送分。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用同一个标准来衡量全班学生的作文,表扬、鼓励“后进生的机会就少了。对这类学生,我们的做法是不与他人横向比较,而是与本人做纵向比较,不作优劣判断,而是劣中选优沙里淘金,只要有进步,就适当提高学生作文的分数或等第。对于实在不好送分数的作文,耐心引导,或教写法,或分散难点,促其提高。

  4、突破满分。在一次次的修改过程中,学生习作的得分越来越高,当达到“顶峰”——满分时,学生的高分心理得到了满足,但兴趣却由此变弱。特级教师于永正在一次评价学生的作文是最高打出120分,因此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不妨突破了以前的满分评价,充分挖掘学生的习作潜力,只要有进步,就照单给分,给学生以更大的激励。

  5、让学生参与评价。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了解自己的进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纠正失误,养成自我修改文章的良好习惯。我们让学生参与作文评价的做法是首先让学生大体了解并逐步掌握作文评价的标准,如文章的详略、主题、开头、结尾等一般要求,其次是组织学生进行字评、互评,老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其三是定期编制班级优秀作文选,让每个学生挑选自己最好的作文,经过认真修改后,由学生写出点评,再编写成册。

  总之,“让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改革作文评价方法也势在必行。只有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他们才能真正成为主人。

来源:https://www.98523.com/xiaoxue/yinianji/201311/201798.html
  • 上一个小学作文:
  • 下一个小学作文:
  •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关闭窗口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爷爷整理冰箱作文150字
       一场惊心动魄的运动会作文
       大扫除作文150字
       我的刘老师作文150字
       游浩屏山
       国庆趣事
       my shool
       智慧的羊
       妈妈的笑声
       家,我成长的港湾
     
     美丽的家乡作文200字
     今天的品社课作文
     爷爷整理冰箱作文150字
     一场惊心动魄的运动会作文
     大扫除作文150字
     我的刘老师作文150字
     秋天作文200字
     吹泡泡作文200字
     玩出磁铁的秘密作文
     小鸭子作文200字
    寻找秋天的作文250字
    秋天的风作文200字
    今天我当大“厨师”
    今天我是个小主人
    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作文
    描写秋天的花园作文300字
    一个雨天的下午作文200字
    秋天的图画作文
    秋天的快乐作文250字
    秋天的田野作文150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10-2013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